专访林希妤:高尔夫,完成了我不少梦想!

时间:2024-10-11 12:13:04 推荐 542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曹亚旗

再次见到林希妤,是上周在沙特阿美团队系列赛深圳站的比赛现场,她在个人赛中获得第二名,冠军被法国球手席琳·波蒂尔夺得;团队赛中,林希妤和职业球员莉斯·扬、玛塔·桑斯巴里奥以及业余球手孙楠一起组成的“林希妤队”,最终获得第四名。

本周,林希妤又马不停蹄赶往上海,浮现在别克LPGA锦标赛上。不停地“转场+参赛”,是高尔夫职业球员的常态,但2024年对林希妤而言,还多了一个特殊身份:奥运会的三朝元老。高尔夫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回归,至今三届奥运林希妤无一缺席,并在巴黎收获一枚铜牌。和林希妤聊起高尔夫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职业、奥运会甚至亚运会,而言谈举止中,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是自己对这项运动的感恩,是对年轻球手们的期许,是作为高尔夫人的那份责任。

1、从里约到巴黎

“巴黎是一个特别好的团体协作的结果,是大伙儿的努力,不不过我一个人。”

体坛:欢迎希妤同意体坛周报的采访,现在是在深圳打比赛(沙特阿美团队系列赛-深圳站),首先来谈谈本土作战的感受吧。

林希妤:整体感受挺好的。之前回国休息了一段时刻,接下来这两周都会在国内(深圳和上海)出战,也是蓝湾之后再次回来跟国内的球迷见面,自己也很期待。包括在观澜湖比赛,我们也很久没有回来打比赛,跟不少人甚至都十几年没见面了,所以依然挺神奇的。

体坛:此前8月份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铜牌,对高尔夫领域来讲依然一个小小的惊喜,能聊聊巴黎奥运会的记忆吗?

林希妤:的确,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惊喜。事实上今年我的状态没有前两年好,有一些起伏,但参加奥运会时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固然其中给我最大帮助的算是珊珊(冯珊珊)。我跟她聊了不少,在赛前定下的目标算是要拿牌。为此我做了不少准备,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整个比赛周所有情况都安排得很好,(夺得铜牌)也就是三届之后圆满了吧,可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算是一件很好的情况。

体坛:提到珊珊,2016年里约是你们首次携手参加奥运会,那次她拿到铜牌,尽管讲你没有拿到奖牌,但也制造了奥运会的一个历史,首次打出一杆进洞,那杆球现在还有印象吗?

林希妤:有的。事实上我现在可能稍微有点后悔,算是里约那届我19岁,有一点年轻,有一点气盛,没有现在这么享受奥运会。但我觉得自己依然很被眷顾的,能在第三轮打出一杆进洞,到现在为止我都印象特别深刻,包括场边人的反应什么的,我都记得非常清晰。

体坛:假如讲那会儿有些年轻气盛,那以现在的心态打里约的球场,成绩应该比那时候更好吧?

林希妤:我觉得会。但怎么说也是有了这个时候的记忆,才会有现在的我,所以里约也是一个记忆。

体坛:那东京奥运会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回忆呢?

林希妤:东京就是奠定了我对奥运的期待,或者讲一个渴望的上升点吧。因为里约那时候自己可能一直都比较顺,高尔夫回归奥运,我也顺理成章获得参赛资格,当时就没有想太多,就像我讲的没有非常享受,也没故意识到奥运有多么重要。里约之后,我在2017年有一个特别大的低谷,巡回赛的卡也丢了,世界排名甚至降到了两三百名,缓过来差不多是2019年了。随后因为疫情奥运推迟到2021年,我记得很清晰,年初我的世界排名排在100名开外,到奥运报名截止时我要上升到第60名才有机会,最终我做到了——那时,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奥运有多么渴望。

那个记忆也就是我这几年全面上升势头的一个开始,自己定了一个这么艰难的目标,然后在几个月之内也做到了,对我来讲信心上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东京奥运我们也是克服了不少困难,记忆了特别多的隔离,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跟珊珊一起打进了前十。所以我觉得东京也就是为我这次巴黎之行做了心理上的铺垫,让我明白自己事实上距离奖牌很近,所以这次也敢去做那个(夺得奖牌的)梦。

体坛:备战东京真的困难比较多,而且备战巴黎的时刻也被缩短,那在备战巴黎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呢?

林希妤:相比之下,我觉得巴黎差不多是特别好的一个周期了。里约时有寨卡病毒,东京时有新冠病毒,巴黎终于没有受到流行病的妨碍,包括中高协的领导和备战团队都赋予我特别大的支持。之前两届奥运我基本上赛前休息了很长时刻去备战,这次我提出以赛代练,一直打比赛到巴黎奥运前十多天才回国,把能打的比赛都打了,希望以如此的方式保持状态。我前面讲今年成绩有起伏,巴黎奥运的前一场比赛也没晋级,但这次彻底是我选择以什么方式参赛,可不能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妨碍,团队所有人都非常支持我,给了我很好的保障。对我来讲,这次巴黎是一个特别好的团体协作的结果,是大伙儿的努力,不不过我一个人。

2、奥运会和职业赛

“当你代表国家比赛时,压力跟情感什么的确信都会成倍地上升。”

体坛:比奥运会,跟你平时的职业比赛所面临的压力有什么不同呢?

林希妤:我觉得可能算是四年一次,而且对我来讲很有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届,所以我也不想再失去那个机会。另外算是当你代表国家比赛时,压力跟情感什么的确信都会成倍地上升。去年杭州亚运会对我来讲算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时自己特别有信心,团体赛能拿金牌,个人赛也一定会有很好的成绩,但最终只拿了一枚团体铜牌。这给了我很大的警醒,意识到代表国家时自己承受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可能要用不一样的心态去面对。包括也是很久没在国内比赛,杭州有特别多的观众来现场支持,跟巴黎很像,也是每天几万人。所以我觉得去年的记忆是特别宝贵的经验,对这次出战巴黎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有不少启示性。

体坛:讲到亚运会,我们明白你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是2010年在广州,刚刚14岁。关于不少同龄人来讲,可能那个年龄段自己未来要干什么还没想知道,然而你差不多代表国家出战了,这和打职业比赛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林希妤:确信会不一样,因为代表国家比赛有颁奖仪式,看着升国旗,衣服上也有国旗,所有观众都自发支持本土球员,每个人参赛基本上代表自己的国家。我听不少球员说,在他们的国家高尔夫没有那么流行,让他们国人注意到高尔夫的方法惟独打奥运会。我觉得参加这种综合性运动会,取得成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能把这项运动放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让更多人看到。我觉得自己也背负着如此的使命,固然在打这种比赛时,我希望可以展现更好的面貌,能鼓励到更多人。

3、选择高尔夫之路

“我觉得高尔夫运动最大的魅力,是它就像一个缩小版的人一辈子。”

体坛:14岁代表中国出战亚运会,15岁转职业,讲起来差不多过去十多年了,那你是如何喜欢上高尔夫这项运动的?

林希妤:回想起来,当时这也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不少关键时间有特别多的老师给了我特别多的指导。广州亚运会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算是坚定了我要以高尔夫为职业那个目标。因为申办广州亚运会时,我妈妈在亚组委工作,我那会儿刚开始打球,她从多哈回来跟我讲广州获得了亚运会举办权,然后开玩笑讲,“哎,你刚开始打,争取2010年时能代表中国比赛”,我当时想这如何可能?但最终到2010年时我作为最后几个入选的球员之一,通过层层选拔一直走到最后,参加亚运会还拿了银牌,当时就觉得这项运动看起来比较厚待于我。也是因为亚运会,我觉得自己能够吃高尔夫这碗饭,所以在2015年当中高协给我那个机会时,我思索了一下之后就决定转职业了。我现在还挺感谢当时的决定的,自己可能属于那种出名要趁早的球员(笑)。

体坛:那假如现在换个方式,让你给中国高尔夫运动招募些年轻球员,你会如何宣传高尔夫?跟他们如何介绍高尔夫球运动的好处呢?

林希妤:事实上我可不能鼓舞所有年轻球员都像我如此子(走这条路),因为事实上我也冒了风险,放弃了学业,包括在海外日子、比赛都有难度。有些人成熟得比较晚,包括我自己,一路上确信会遇到不少烦恼,但我想讲我很幸运,总是有人帮我。

假如不过宣传高尔夫,我觉得无论打不打职业,它基本上一个能够终身热爱的运动。高尔夫教会了我不少东西,教会了我要自律、要守时、要有耐心、不要放弃等等,而且我觉得高尔夫运动最大的魅力,是它就像一个缩小版的人一辈子。18洞的比赛,你可能开头很顺,然后中间会莫名其妙打不行;或者讲你能够开局打得非常烂,就像我巴黎奥运会第一个洞就打+2,但最后可以站上前三。我觉得整个过程起伏来得没有缘由,但你只能同意它,然后想方法去解决它,这对我处理不少别的情况都有借鉴意义。

4、中国高球这两年

“我们在取得进步,非常是女子高尔夫,处在一个特别好的方向上。”

体坛:前些年大伙儿聊中国体育提到比较多的是苦体育,最近几年提及乐体育的也很多,那你感受高尔夫是苦体育依然乐体育?

林希妤:我觉得是苦中作乐。的确,这项运动特别辛苦,需要牺牲不少东西,而且目前为止这项运动的主流赛场是在欧美,选择高尔夫作为职业,都是就意味着你要背井离乡,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但同样,这项运动职业化程度很高,像网球一样,是一个特别有机遇的运动,能够有丰厚的回报,能够有自己的团队,就算退役了也能够接着在那个领域进展,有特别多的可能性。总的来讲,我觉得高尔夫人依然挺幸运的,即使不走职业这条路,也有特别多的路能够走。

体坛:体育除了苦与乐的探讨,还有室内运动和户外运动的探讨,我也看过你做的一个对于日常防晒的视频,那女小孩选择高尔夫运动需要注意些什么?

林希妤:我觉得现在大伙儿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多女小孩事实上也是追求小麦色的皮肤,不少国内球员也可不能讲刻意去防晒,或者讲不一定要严严实实把自己捂起来。作为女小孩,高尔夫事实上很适合,因为它没有那么长时刻的跑跑跳跳,运动量相对没有那么大,运动寿命可能也比较长,也没有讲一定要从童子功开始练,什么时候开始打都能够。而且高尔夫有不少种形式,不不过在专业的18洞球场打,还有特意的三杆洞球场,有puttinggreen特意推杆的果岭,包括讲室内模拟器也很好玩,每种形式都有它吸引人的地点,我觉得依然很适合女小孩去从事或者去接触的。

体坛:最近几年感受网球高尔夫的竞技水平、尤其女运动员的水平在上涨,但高尔夫带来的震撼看起来不如网球那么多,你如何看待这两年高尔夫的变化?

林希妤:我觉得圈里高尔夫人依然特别热情的。对我来讲,疫情之后在杭州和上海回到阔别三年的国内赛场,那两次比赛观众支持的热情我彻底没有想到,感受大伙儿确实开始越来越关注这项运动;包括这次我在巴黎拿到铜牌,妨碍力比我想象的要大不少。高尔夫可能的确因为海外比赛比较多,而且巡回赛的构造比较复杂,会需要更高一点的专业性,但现在也有特别优秀的媒体老师经常跟踪我们的海外赛事,大伙儿对我们的了解深入了不少。我觉得整个趋势特别好,不仅是美巡,还有日巡、欧巡等,受到的关注都特别多。

我们高尔夫不能讲没有现象级的球员,小殷(殷若宁)去年赢大满贯算是现象级的表现,当时起码我能看到的圈子里,算是举国欢呼的那种感受,直截了当刷屏。那个跟珊珊2012年赢得大满贯是彻底不一样的故事,我们在以我们的速度一步步取得进步,然后获得更多关注,非常是女子高尔夫,处在一个特别好的方向上。

5、展望洛杉矶和将来

“我会以自己的记忆,为中国高尔夫或者为整个高尔夫的进展做一些贡献。”

体坛:你跟珊珊一起参加过奥运会,跟小殷也一起参加过奥运会,参加奥运会时你们彼此之间会聊些什么?

林希妤:我打球的第一天看的算是珊珊打球,她对我来讲算是一个姐姐,是引领我走每一步的一盏灯。我打球时她转职业,我转职业时她赢大满贯,都是我是尾随着她,她给我介绍了中国女小孩在LPGA道路的所有可能性。所以我跟她打奥运会时,觉得自己算是一个跟着她混的小姑娘。

但今年我跟小殷携手参赛,的确很不一样。这两年我跟她一起在LPGA打拼,她比我又年轻不少,我看着她,可能会体味到当年珊珊看我的感受,算是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那么努力去奋斗,然后站到那个舞台上,而且做得比我更好,我会特别为她开心。在奥运会时我会向她学习,她身上的那种冲劲,那种很专注的感受——我打了这么久,可能有时候需要提醒自己,参加这项运动的初心是什么?我从她身上能够看到那种感受。

体坛:之前奥运会先是在南美的里约,然后亚洲的东京,继续是欧洲的巴黎,下届2028年洛杉矶奥运,是你们常年征战LPGA的主场,不想第四次参加奥运会吗?

林希妤:我固然想,但我只能讲尽我所能。因为现在不少年轻球员在快速成长,我希望见到她们做得非常地好,我自己固然也会非常努力,但我不希望看到自己还能够毫不费力排到中国前两名拿到奥运资格。我相信将来到2028年时,LPGA上不止两个中国运动员,希望有四五个人能排前十五、前二十,希望是一个特别激烈的竞争环境,那种事情下即使我惜败没有入选,我觉得中国女子高尔夫(取得好成绩)也没咨询题。

体坛:最后,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高尔夫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

林希妤:我觉得高尔夫可能就是完成了我不少的梦想。我出生在一个一般家庭,读书也普通,高尔夫带我和家庭获得了更好的日子,带我去了世界上不少地点,可能有些没有想过的地点在很小的年纪就差不多去过了,带我认识了不少很酷的人,让我在同龄人还未毕业时就差不多有了不少的人一辈子阅历,所以我对这项运动特别感恩。尽管它有时候挺烦,但总的来讲,我经过高尔夫获得了不少,我这辈子都会喜欢这项运动,会一直坚持下去,无论是以冲在前线的身份依然以别的什么身份,我一定会留在高尔夫那个圈子里,以自己的记忆,为中国高尔夫或者为整个高尔夫的进展做一些贡献。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