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

时间:2022-09-29 16:09:41 推荐 666

一直以来,对于人是鱼演化而来的讲法备受争议,而近日一片论文则令“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原来科研人员发现了奇迹秀山鱼化石,这是全球最古老有颌类化石,下面大伙儿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人和鱼的基因相似度。

“从鱼到人”有了关键证据

生存在4.36亿年前的古鱼类,灵动地在古海洋中游动着,这是我国科研人员依照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一批鱼类化石标本复原出的景象。在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有颌类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过程。9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这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的三维艺术复原,从上到下分别为蠕纹沈氏棘鱼(Shenacanthusvermiformis)、新塑梵净山鱼(Fanjingshaniarenovata)、双列黔齿鱼(Qianodusduplicis)、灵动土家鱼(Tujiaaspisvividus)和奇迹秀山鱼(Xiushanosteusmirabilis)。这些鱼化石的时代分别为4.36亿年前和4.39亿年前。(拟石科技制作)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浮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距今4.4亿年至4.1亿年前的志留纪期间,发现的有颌类化石凤毛麟角,对于早期有颌类生物仍存在3500万年的化石记录空白。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踏遍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证据。发现的过程则颇有几分“人品”,2019年,科研团队在重庆沿着一处新修盘山公路仔细搜寻,在路边一处凌乱的岩石堆,地质锤一次不经意的敲击,找到了打开这一鱼类化石“宝库”的钥匙。

一块仅有巴掌大的化石石板上,数十条鱼类化石清楚可辨、活灵便现。“我们从没有期望,在这么古老的地层里发现这么完整、精美的化石标本。”朱敏感慨道。

运用高精度CT扫描、精细三维重建、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全光位图像等技术,科研人员从化石中发现了奇迹秀山鱼,这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大大前推了1100万年,将若干人类躯体结构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鱼类中。最古老完整保存的棘鱼——蠕纹沈氏棘鱼也被发现,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联完好保存的软骨鱼类大化石,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演化而来。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则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了关键化石证据。

朱敏表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究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它证实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差不多在我国华南地区欣欣向荣。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浮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石阡化石库也有了重要发现。科研人员从总重约4吨的化石样本中,先后找到了23枚长度仅有2.5毫米左右的有颌类牙齿标本,它们来自双列黔齿鱼。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前推了1400万年。

现在,科研团队的野外工作仍在接着。朱敏表示,对两处新发现化石库的详细研究,将持续改变我们对颌起源与有颌类最早期演化的认识,“这次的系列成果发表不过个开始,相信以后仍将有惊喜不断涌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追索、找寻。”

人和鱼的基因相似度

依照科学研究,从基因相似度上看,人和人之间有99%以上,和黑猩猩的相似度也高达96%。

但要明白,人类和猫的基因相似度也可高达90%;与老鼠有85%;与家养牛有80%;与鱼有63%,就连果蝇都和人类有着61%的基因相似度。目前所测得的植物当中,与人类基因相似度最高的是一种香蕉,高达60%。

这样看来,基因相似度还不能作为断定人类是从何种物种进化而来的唯一依据,而只能验证,生物曾经基本上在同一个基因框架下,由一个简单而单一的生命通过漫长的时刻逐渐进化、突变、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就像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讲的那样:“……从这样简单的开始,无数最漂亮、最奇异的形式一直在进化,并正在进化。”倘若人类和猩猩在上千万年仍是近亲,那么人类和猩猩最初又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脊椎动物有没有共同的祖先?

有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化石研究,提出了人类曾经是条鱼的猜测,不仅仅是人,现在陆地上的脊椎动物很可能算是一条鱼。固然,比起相信猴子,同意鱼是人类曾经的祖先要更加困难。

现在人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而只要人一旦溺水,或是肺部中流进了水,就会有生命惊险,彻底不可能像鱼一样在海洋中自在地生存下去,然而人类本身仍留有着不少海洋的印迹。

曾有科学家将刚刚出生的婴儿放入水中,他们会自但是然地在水中“游泳”,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要等到婴儿稍微长大后才会彻底消失。此外,科学家还对人类的胚胎进行过大量的观察,他们发现胚胎在早期发育时期也有过鳃裂。

而且一个胚胎发育到第3天的时候,其内部所含体液高达97%,就如同海洋中的水母一样,新生儿有高达80%的含水量,他们要在空气中生存1年以上,才会和成人拥有一样拥有65%到70%之间的含水量。

人体血液中所含的化学元素不仅和海水中一样,其相对照例也是惊人地相似。这些数据都给人类曾来自于海洋提供了依据,科学家们也逐渐偏向于认为人类的祖先曾是海洋中的一条鱼。

固然,这条鱼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一般鱼,而是日子在距今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的一种特殊的鱼类。这种鱼名为肉鳍鱼,又称内鼻鱼,属于硬骨鱼类。肉鳍鱼关于海洋类生物来讲,它们是退化且不利于在海洋中生存的。

因为肉鳍鱼的肉质基部、肢骨覆盖在了内鳞片外,双眼变小,生长出了成对的鼻孔,肺部比其他鱼类发达,其身上的鱼鳞也是十分坚厚的硬鳞。而肉鳍鱼最大的特点便是它的鱼鳍拥有中轴骨。

关于其他的鱼类来讲,硬鳞会阻碍其在海洋中游动的流畅度,中轴骨也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然而这给肉鳍鱼提供了进化成两栖动物的方向。它那变异的双眼、鼻子、肺部、鱼鳍以及其他躯体各部分器官都被其后来的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生物继承了下来。

比如它们的鱼鳍逐渐粗大进化成了两栖生物的手足,两栖生物逐渐脱离水体的依赖后后,又逐渐进化成了爬行生物或哺乳类生物。而人类的手指关节就曾是肉鳍鱼身上的中轴骨进化而来的。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