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旅游,年轻人的假期新潮流?
01运动旅游,人人皆是特种兵
那个国庆,在健身房运动快3年的Zhris决定利用假期开启自己首次重装徒步的旅程。提早半个月看帖子做攻略,买齐了所有推举清单里必需的户外装备后,他把目的地定在了四姑娘山。
它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的最高峰,也是距离四川成城市最近的一座雪山。过去的一个夏天,山中的美景在朋友圈里刷到过好几次,藏在山里那条中国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一的「长穿毕」,是不少国内户外爱好者眼里封神的路线。
想要在最低点海拔就有约3200米的高原条件下走彻底长约38公里,给体能提出了不小的要求,一整个夏天事实上都在规律健身,我把这次出行当作对训练成果的检验。
再讲了,山里不堵车,如此既能享受运动又能享受假期。Zhris补充道。
在都市里,越来越多像Zhris一样有运动适应的人们开始把假期当作试炼,而户外项目开辟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往往会给这帮自信的健身人们不一样的体验。
重装徒步第一天的12公里以观光风景为主,但翌日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反症状就开始逐渐加重,加之生存经验不足,旅途一度陷入混乱和停滞。在当地专业向导的帮助和支持下,第三天凌晨1点便出发的Zhris和伙伴们终于翻越了海拔4655米的垭口,在晨光中结束了旅程。
户外的惊险依然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从成都返回北京家中的Zhris总结自己的假期,一边整理行李一边反思,但比起乘坐观光车安全的游览的方式,这种满是心跳的旅程,大概才配得上所看到的雪山和漫天的星光。
02山野之间,潜力无限
其实,运动旅游并非新潮出行方式。早在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打算(2021—2025年)》中,就明确将体育+旅游作为全民健身融合进展的三大领域之一。
只只是,此时随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加之出行的便利,在城市中热度高涨不降的运动热情蔓延至山野之间,给无数具有潜力的小众运动地标注入活力,最终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运动型旅游地标的浮现,首先仰赖的固然是自然条件。
以广西阳朔为例,由于当地丰沛水资源对石灰岩的侵蚀,阳朔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岩石多孔洞的结构和随处可见的怪石为攀岩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从1992年阳朔浮现第一条运动攀线路,到1999年中国第一家攀岩俱乐部诞生于阳朔,在世界各地无数攀登者的努力下,目前阳朔攀岩的线路已超过1200条,运营成熟的攀岩俱乐部十几家。
与此并且,2008年开始举办至今的阳朔攀岩节,也从仅有200人参加的小赛事变成了全国各地攀岩爱好者的盛会。而随着各大户外品牌如Arc’teryx始祖鸟、THENORTHFACE等社群进入阳朔,露营、探洞、溯溪等形式的运动方式也开始在这个地方活跃。
03从旅游到运动旅游,重新定义出行方式
运动可不能够成为一种日子信仰,无数在路上的人们早已给出了答案。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出行方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以深度体验的旅游方式。而旅行的意义,也早已不是从自己呆腻的地点去别人呆腻的地点。
在陌生的都市参与运动,把自己抛给未知,是对体能和智慧的考验,并且也是对自我认知的更新和改造。
1986年举办至今的火人节之所以这样撼动人心,算是源于人们彻底远离原来日子之后,用热情和智慧制造了惟独8天的寿命黑岩城。
此时的城市人在越野、攀岩、滑雪中寻找心灵的伊甸园,与其讲是热爱运动,不如讲是热爱生命本身。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