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加秒制,给读秒制打补丁

时间:2024-11-04 14:06:38 推荐 371

记者谢锐报道新创办的南洋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实行加秒制,改变了棋界延续多年的读秒制。何为加秒制,算是从对局的第一手棋开始,每下一着棋,增加15秒。为了给对局者们足够的考虑时刻,每人还有2小时的保留时刻。

如此的赛制关于李钦诚九段如此的快刀来讲实在太适合只是了,首轮比赛他对日本大竹优七段剩余2小时2分40秒,即保留时刻1分没用,还从每手15秒里“抠”出来了2分40秒;第二轮他对马来西亚曾富康二段,终局时他的用时为1小时57分,也只是用掉保留用时3分钟。

但关于那些惯于长考的棋手就有些吃亏,首轮比赛朴廷桓九段、王元均九段、周泓余七段三人超时负,保留用时一旦耗尽,每手棋必须在15秒之内落子,关于适应于1分钟读秒的职业棋手来讲,压力自然不小。

中国围棋协会副秘书长刘菁在解答为何实行加秒制时表示,加秒制在国际象棋比赛中使用多年,效果不错,我们加以借鉴,要紧目的依然在于操纵比赛时刻,读秒制一大诟病之处也在于比赛时刻不可控,以后可能是几种用时制并存的局面。

南洋杯首轮比赛应验了加秒制操纵用时的初衷,全部比赛在下午5点左右全部结束,不管是快枪手,依然长考派,无一例外就卡着时刻终结比赛。

但在读秒制中,比赛结束时刻却不可控。记得在2023年第五届MLily梦百合杯预选赛首轮比赛中,有一盘棋下到晚7点35分才结束,从中午12点30分开赛,这盘棋下了7个多小时。两位棋手王子昂四段和杨皓哲初段在1分钟一步的读秒声中下了3个多小时。

读秒制源自于日本,意即在保留用时耗尽后,还有一个缓冲空间,棋手在每分钟内落子即可。其最大弊端在于,一盘棋几乎能够无限地下下去,名为1分钟读秒,但只要卡准在58、59秒落子,那一盘棋下到晚12点都有可能。咨询题是,现场那么多的棋手、媒体及工作人员,仅仅为了等这盘棋的结果,这算是典型的时刻不可控。

一盘棋,两个人,因为时刻的不可控,让其他所有人都“陪下”,假如这是决赛,尚情有可原,但多达16盘甚至32盘棋,时刻不可控的后果算是让其他人都得等,类似于央视的新闻报道就赶不上。遇到现场大盘直播解讲,简直算是灾难。依然以那盘棋为例,王子昂和杨皓哲最后时期打劫争胜,杨皓哲仰仗劫材优势硬是不粘劫,逼得王子昂不断自补,终局结果,杨皓哲以3/4子之优险胜。终局时,在场所有人如释重负。翌日比赛的对局名签终于能够准备,至于晚饭,则根本顾及不上。

无论是应氏规则的延时罚点依然南洋杯的加秒制,目的基本上为了让比赛用时整体可控,这是操纵时刻成本的刚需。而读秒制关于参赛者本人可能是时刻价值的最大化,却也增加了其他人的时刻成本。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