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公开赛落幕 为中国高尔夫40年填补“空白”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铮
时刻跨度半年、走过29座都市、历经54场赛事、共有5000余球员参赛,2024年君品习酒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终于落下帷幕。这场由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倾力打造的业余赛事,为中国高尔夫40年之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好事多磨的总决赛
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于6月5日在贵阳正式启动,并举行了首场分站赛。12月20日-23日,通过了50场区域赛和三场半决赛,赛事来到了海南三亚,终于迎来了全国总决赛。
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是针对中高协三类会员体系中的精英类会员。三类会员体系,分别是竞技类会员,包括职业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专业类会员包含职业裁判、职业教练和职业球童;精英类会员则泛指除前两类以外的,广大高尔夫爱好者。在2022年,中高协出台了精英会员积分治理方法,目的是为了将业余赛事、群众体育赛事,经过积分的治理、赛事不同等级、差异化,让比赛更加专业。
作为中高协首次举办的这样大规模的业余高尔夫赛事,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不管是赛事体量,依然比赛质量上,在国内的业余赛事中,基本上出类拔萃的。总决赛的较量更是相当激烈,男子组一度可能需要加洞赛来决定冠军归属,女子组也是到最后一洞才决出胜负。
李梦龙凭借最后一洞的小鸟球,拿到男子组冠军,同时当选赛事MVP,赛后,他表示:“像职业球员那样夺冠一直是我的梦想,今年君品习酒中国精英公开赛的赛制非常棒,从区域赛到半决赛再到总决赛,一步步升级的体验感与步行竞赛带来的职业赛氛围,让我今天确实有梦想成确实感受,这座奖杯会跟人一辈子中首个一杆进洞的球一起,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女子组方面,董彩红在最后一洞成功保帕,力压尹仁双,收获冠军。董彩红在同意采访时讲:“第一轮能够乘车,体力充沛所以打得很好,后两轮的步行竞赛对我来讲是很挑战的,同组的尹仁双打得也特别好,那个冠军赢得并不轻松。拿到冠军不过一个结果,这项运动会贯通我的一生。我拿那个冠军要紧是想给小孩们看,妈妈现在年龄大了,然而还是在努力拼搏,我想以这种精神来带动我的小孩们!”
尽管是业余赛事,但两人的冠军含金量并不低。赛事裁判长陈盛炽表示三亚鹿回头高尔夫球场的难度不小,非常是作为临海的球场,本身风就不小,而比赛期间恰好赶上三亚降温,风力也变大,让业余球员在这样天气,还要两天都步行完赛,是很大的挑战。
谈及天气咨询题,陈盛炽还透露了本次总决赛的一个小插曲。总决赛原定于12月中旬在博鳌亚洲论坛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然而今年三亚频繁被台风“光顾”,在总决赛日期前一个多月,突如其来的暴雨给球场带来了极大地损害,赛事只能临时移师鹿回头高尔夫俱乐部举行。之前的工作成了无用功,一切要重新来过,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刻,这无疑给赛事主办方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好在主办方经验丰富,鹿回头高尔夫俱乐部也是常年举办海南公开赛的场地,通过各方协调,赛事如期举行。
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是对中国高尔夫40年的一份献礼,并且也为中国高尔夫填补了一项“空白”。
让业余赛纯粹且专业
众所周知,2024年是中国高尔夫的第40个年头,此时国内的各种高尔夫赛事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而且在中高协大力提升中国高尔夫竞技水平、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努力下,国内的职业赛、青少年赛事和业余赛事,差不多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但了解中国高尔夫的人都很清晰,所谓的业余赛事,事实上能够分为两个比较极端的层面,一种是类似中国业余公开赛、中国业余巡回赛如此几乎就是“半职业”的赛事,还一种则是由各种不同机构举行的业余赛事,而后者在数量上,才是中国高尔夫赛事场次的“主力”。但是,如此的赛事大多数都有着各自的特性或者属性,而且规模大小不一,参赛人群、水平也都差别比较大,非常是这种比赛在赛制治理上比较松散。
于是,在所谓的“半职业”业余赛事与松散的“业余赛”之间,缺少一个“正规且面向大众球友”的业余赛,而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在如今,应运而生。
时刻拨回到6个月前,在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启动仪式致辞中,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赛事活动部部长惠陈隆就曾表示,这场赛事算是中高协迈入创新进展的新阶段,在我们向群众体育赛事新模式迈出探究的重要一步。
怎么理解?中国高尔夫的业余赛事,不少的时候基本上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品牌为了酬谢自己的客户,或是球场提升会员的凝聚力等等,这也让赛事的“治理”和“赛制”约束性受到妨碍,直白一点的讲算是关于高尔夫规则的遵守程度并不高。而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在办赛宗旨上,就肩负起普及高尔夫规则的重任。裁判长陈盛炽在回顾这54场比赛的时候,介绍讲每一场比赛赛前,都会举行球员会议,会对参赛球员进行高尔夫礼仪和高尔夫规则的普及,5000多名参赛球员都同意了高尔夫规则的培训,这在中国高尔夫纯面向大众的业余赛事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以往的业余赛事中,大伙儿常讲的“大流氓”玩法、“OK球”、关于规则的模棱两可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事情就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么多年来,不少人差不多养成了适应的局面,陈盛炽在接手比赛的时候也有过担忧,怕参赛选手一时难以习惯。但通过50场分站赛,陈盛炽发现球员们关于赛前会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甚至关于一些规则咨询题,能够主动提出来。到了半决赛和决赛,裁判在场下的执裁次数也明显增多,一方面大伙儿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公平公正的参赛环境,另一方面,善于利用规则,有时候也能帮助到自己的成绩。陈盛炽还举了个例子,在总决赛期间,有球员在开球的时候,架Tee的位置超过了发球台,结果被罚杆。“如此的事情可能平时大伙儿打球的时候没有觉得如何样,但在规则中这算是错误的,”陈盛炽讲所谓“人教人,教可不能,事教人,一次就会”,不少人可能平时不注意规则咨询题,但经过这半年的比赛,他们在以后打球中,会更加注意。而半年时刻,球员们在遵守高尔夫规则方面发生的变化,也让陈盛炽印象深刻,他关于今年赛事所达到的效果,给出了85分的高分。
能让执裁过世界顶级高尔夫赛事的裁判有这样感觉,可见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的举办是成功的。而比陈盛炽更有直观体验的,自然是参赛者。从揭幕战贵阳站比赛,到总决赛,每每与球员聊起比赛,他们都会将“高尔夫规则”挂在嘴边,也正于是,他们觉得这场比赛很“正规”,更是以能参加这项赛事而欣喜骄傲。不止这样,在采访本次比赛冠军的球童杜扬时,他也对赛事有着极高的评价。中国高尔夫圈子有一种称谓——“高尔夫候鸟”,指每年春夏秋三季在北方打球或者从事球童等工作,冬季则转战广东、海南等南方省市,杜扬算是其中之一。在北方球场担任球童的时候,曾给女子中巡球员背包,并随其夺得了该站比赛的冠军,就是名副事实上的“冠军球童”。服务过形形色色的打球客人,也为职业球员背过包,这样记忆丰富的杜扬谈及本次比赛,同样用“专业”形容,“比赛的组织、规则、包括拉包步行比赛以及裁判执裁等等方面,都能感觉到这场比赛与其他业余赛事的不同。”
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的举办,对中国高尔夫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不过对参赛选手熟知规则那个层面,不少参赛球员的子女也都打球,他们表示关于规则的理解,也让他们可以在跟小孩的交流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高尔夫观念。
中高协精英会员积分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陈海洋在同意采访时,很欣喜中国高尔夫精英公开赛关于大众高尔夫“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最早球员会议时不少人低头看手机,到后来大伙儿会举起手机将会议课件上有关高尔夫规则的内容拍下来,回去学习研究,如此的变化关于中国高尔夫的进展,是很大的利好。”陈海洋讲到。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赛事活动部部长惠陈隆在总结今年的比赛时也表示:“自赛事举办的半年多以来,我们可喜地看到了赛事在不断地成长、完善。今年,赛事差不多举办了54场比赛,足迹踏及全国近30座都市,共计逾5000名高尔夫球爱好者投身于这一赛事的热潮之中,这也是目前中高协在群众体育赛事层面,倾力打造的历时最长、跨度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国家级高尔夫群体赛事,为中高协接着探究群众高尔夫赛事创新办赛模式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