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抱团养老实验暂停2年

时间:2022-10-15 15:48:58 推荐 415

“抱团养老”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要紧指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靠子女,离开传统家庭,搬到同一个地点搭伴居住,据悉全国首个抱团养老实验暂停2年,这是什么原因呢?哪里有抱团养老的地点呢?和腾阅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全国首个抱团养老实验暂停2年

穿过绿油油的农田和静谧的小池塘,我们在一小片竹林后找到了这幢欧式小别墅。屋前的架子上晒着冬衣冬鞋,这是王桂芬一早整理出来的。朱荣林则刚从瓶窑医院回来。港东村离医院有近六七公里的路程,他定期要起早去医院做针灸。

“不热闹了,没人打牌了。本来下午吃完饭大伙儿打打牌,很好的。”朱荣林的语气有点低落。他前两年又动了一次手术,现在的躯体状况并不行。患上胃下垂之后,他的食欲也越来越差,两天不吃东西也不觉得饿。“没有脂肪,胃差不多掉到这个地方了,不可逆的。”他放下营养液,用手指在腰部比划了一下。

王桂芬敏锐地察觉到老伴的变化,“两个人最多吃三个菜,往常人多的时候,他胃口还好一点,现在得想法子换菜色。”

在港东村,随处可见绿油油的农田和树林

退休后,朱荣林和老伴原本住在杭州市区的三里亭,在那儿他们有很多牌友。但在港东村长大的朱荣林还记挂着“少小离家大哥回”,刚好朱家老屋也能拆了建新房,亲孩子就出钱给二老造了座小别墅。2010年,他们回到了农村。

村里的老人都认得朱荣林。讲话的间隙,村里一户人家拿着喜糖和米糕上门拜访。“他女儿结婚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朱荣林脸上也带上了喜气。

王桂芬觉得一双儿女没如何让自己操过心,孙辈也请了阿姨和其他长辈照顾。原本亲孩子也一起住在这个地方,但来回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老人总要把饭热了一遍又一遍,电话也要焦急地打几通,“依然罢了,我们俩守着就行。屋子一年没人住就不像样了,总要看着的,就让他们周末回来聚聚就行了。”

农村环境好,风景好,熟人多,但无法排解老人的孤独。2016年,朱荣林罹患膀胱癌。疾病对他的打击很大,原本活泼的朱荣林总是郁郁寡欢地躺在沙发里,脾气也变得喜怒不定。年龄渐长,情愿和他一起旅游打牌的人也越来越少,“上了年纪能去哪里呢?只能去养老院了。养老院里去不得的……”

此时只能刷刷手机新闻,看看电视

王桂芬觉得不能再如此下去了。2017年,她碰巧在报纸上看到其他老人抱团养老的实践,想到家里有六个空房间,和老伴也能试一试。“算是想着和大伙儿一起热闹一点,养老不那么孤单。”这是朱荣林的初衷。他们在报名条件上做了限制,最好是六七十岁的本地老夫妻,有日子自理能力,经济上不要太计较。短短一周,就收到了100多个申请,他们大多是子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

抱团养老难免的膈应:事事都要计较

71岁的蒋一纯是在第一波报名者中有人退出后加入的。他的打扮很有职业特征,鸭舌帽、黑马甲,他年轻时做过导演。蒋一纯在家里装了KTV设备和投屏,一个月基本惟独三四天在家里,其余时刻都和朋友四处旅游。这几年,他又回到了这种日子,“是蛮自由的,但也会怀念之前抱团养老时的热闹。”

抱团养老模式的以后:能否规范可持续

蒋一纯记得,有一天早上他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他打开门一看是位六十多岁的大娘,背着个大麻袋。大娘的老伴去得早,小孩又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在报纸上看到抱团养老的报道后,就背着一袋子的陕西辣椒酱,在村里一路打听过来了。

国内首个抱团养老的案例吸引媒体关注

即使是现在,也不断有老人打来电话来询咨询王桂芬项目的事情,有的是早年认识的朋友,有的是来自海南、四川、上海……全国各地的陌生人。他们向往着热闹新鲜、富有活力的养老日子,而不是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守着日历和电视,日复一日地熬过被拉长的岁月。

朱荣林也表示,之前的参与者来到这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算盘:有的为了观察全新的养老模式;有的家里屋子拆迁,需要暂时找一个租金较低的地点居住;有的把市区屋子出租出去,住在这个地方省钱……真正想抱团养老的人有多少?他也答不上来。

朱荣林和王桂芬虽然拟定了结伴养老协议书,但远远无法涵盖日子中可能浮现的种种状况。一位在小别墅里居住了两年的老人,总适应穿着酒店的一次性拖鞋。王桂芬多次提醒她换成防滑拖鞋,老人也并不听劝。几天后,老人在阳台晾衣服时不慎摔倒导致小腿骨折。在被女儿接走前,老人还提出要求赔偿几千元。

拟定的结伴养老协议书

王桂芬讲,假如有人情愿做组织者,来招募人员,并进行治理,她和老伴情愿提供场地。他们内心也有几个愿望:老人们抱团住在一起,在电费上能不能有所优惠?能不能定期有大夫来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出门买菜不方便,能不能设置一辆公共推车?

王桂芬的想法涉及到一个咨询题:抱团养老能否进展为可持续的模式?对此,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平表示,抱团养老能够和社区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有关部门和社区对抱团养老的事情要做到心中有数,予以支持,提供服务。社区需要从实践中概括、总结出一套规范可行的协议模式,供老人们参考使用。

虽然蒋一纯理想的抱团养老模式是和朋友或亲戚一起养老,但他挺想接过港东村的那个接力棒。“因为这是全国第一个抱团养老尝试,接着做下去,才能引起大伙儿对养老的更多关注。”蒋一纯指了指身后的这套小别墅,“这个地方差不多成了抱团养老的标志。”

希望能把屋子出租出去的村民

在港东村里,有二十栋左右村民新建的小别墅,看上去挺气派。有的外墙上还贴出了出租套间的广告。抱团养老被近百家媒体报道后,村委开会时有很多村民都提出了做“养老村”的倡议。

“事实上我们这个地方风景好,空屋子也多。只是现在有的租金高,风险也开始大了。”朱荣林躬着腰,望向远处的田埂。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