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经济:多项指标实现稳步增长 中国经济稳中提质持续向好
央视网消息:5月15日《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在企业销售、水利建设、夏粮生产、首发经济、铁路运输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数据显示,多领域多项指标实现稳步增长,中国经济稳中提质持续向好。
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3%。
分类来看,4月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其中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受“两新”等政策带动,电气机械、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增幅超过12%。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各地项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建筑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特别是反映基建投资的土木工程建筑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增长较快,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其中,浙江、广东、北京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3%、6.6%和5.4%。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实现加快发展。
前4个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943.6亿元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以来,“两重”建设水利重大项目加快实施,1至4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943.6亿元,水利投资规模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工程,眼下正值导流洞施工的关键期,建设者们创新采用“双向对挖+动态支护”的方法,提高施工效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省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目前,取水口地心泵站已完成围堰填筑。
1至4月,全国还新开工10项重大工程,包括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大江大河治理工程、重要调蓄结点工程等。目前,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西南麦区开镰收获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超20%。眼下,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最早成熟的西南麦区已开镰收获。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冬小麦面积占全国冬小麦面积的4.5%。
今年,四川冬小麦苗情好,病虫害轻,单产提升集成技术落实到位,增产趋势明显。据专家田间调查,云南、贵州等地小麦长势也普遍较好。
黄淮海主产区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三。这几天,江苏3600多万亩冬小麦已进入灌浆后期。在锡山,当地7万多亩小麦已完成两轮“一喷三防”,田间管理基本结束,还有10天左右陆续成熟。河南冬小麦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左右。在滑县,当地整合各级资金1530多万元,开展“一喷三防”全覆盖,延长灌浆时间,增加产量。同时利用全县4.5万眼机井及时补水,有效抵御干热风带来减产。
麦收期间,山东将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9万台。当地已组织1万多名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与维修网点,指导检修设备,开展机收减损培训。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再过10多天,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首发经济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
今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
今年,上海升级推出多项举措支持首发经济,首次推出了试点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对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等进口商品推行差异化检验模式,提升通关效率。今年1至4月,上海新增首店301家,其中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5.95%。
优化服务,为首发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南京出台15条举措,通过实施奖补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大力支持首店矩阵扩容。
今年,北京依托优质的商业供给、文创产业园区和展会场馆等特色资源,培育建设一批首发中心,支持品牌首店、首发活动落地发展。今年以来,北京新增落地各类首店近300家。
做强做优首发经济,挖掘消费潜力。今年,沈阳以首店经济为引擎推动城市商圈升级,进驻商场及街区的首店涵盖了零售、餐饮、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在成都,累计落户海内外首店超4000家,今年以来,当地累计开展各类首发首展首秀50多场次,涉及零售、汽车、主题艺术等多个领域。在西安曲江新区,商贸首店经济占到了全市的四分之一。当地还利用区内文旅产业优势开发出了VR《兵马俑奇妙夜》、巧克力博物馆等消费体验新场景,不断丰富文旅消费市场。今年,厦门围绕互动体验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新场景,市民游客置身其中,沉浸式感受80多种非遗的独特魅力。
1至4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6亿人次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4月,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4.6亿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24列,同比增长7.1%。1至4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367列,同比增长23%,助力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