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懒予杯:承接遥远的过去,开启不远的未来
记者谢锐嘉兴报道首届嘉兴周懒予杯全国新锐围棋公开赛差不多进行了两天六轮比赛,这项比赛的杯名第一次浮现,周懒予又是何许人也?为何一项新创办的赛事用其命名?
周懒予是明末国手,浙江嘉兴梅里人(今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其以挑战明末围棋宗师过百龄而闻名于世。1644年杭州之会,年仅20岁的他与年过六旬的过百龄对弈十局,战绩遥遥率先,自此棋坛王者易帜。此后,他横扫清初棋坛,击败周东侯、汪汉年等名手,成为无可争议的棋王。西湖棋会中,十数高手轮番挑战,他从容应对,终令众人折服。
后人收集整理《周懒予围棋谱全集》,是为古围棋史上首部棋手专集,辑录其与过百龄、隆重有等对局69局及同乡郑谷耕遗谱2局,由嘉兴乡贤历经百年整理成书。原稿抄本的发现揭示了编纂过程的艰辛,印证其棋谱的珍贵。周懒予承前启后,以精妙技艺与创新思维推动围棋进展,虽早逝如星辰,却在棋史上镌刻出明亮的一页。
今天的周懒予杯举办地嘉兴秀洲区即为其当年出生地,而今年又正好是其诞辰400周年,既是巧合,又是冥冥中因缘传承之使然。开幕式上,当地特意安排向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以及嘉兴本地围棋爱好者赠送《周懒予围棋谱全集》的环节。一个地点,能聚集各方力量,花费数年,专心编撰历史上的国手棋谱全集,仅仅此举,已承载了当地的文化含量,还有对待历史传承的执念与坚守。这是一个有文化温度的地点。
中国江浙历来是中国最为富庶之地,且崇文重教,每期科考,来自江浙的上榜学子要占全国的一半,民间有“天下财经和状元,半数尽出江南”之讲。拥有厚实的文化土壤,才会有琴棋书画大伙儿的咨询世,不管是过百龄、周懒予,依然后来的黄龙士,以及“当湖十局”的主角范西屏、施襄夏,无不是出自经济富庶、文教繁荣的江浙两地。在他们的身上,不仅有文化的基因传承,也有智慧基因的延续。
当今江浙,还是是经济与文化繁荣之地,这种文化气脉,深入到了每个寻常巷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里,有对智慧、聪慧的认可与推崇。所以,不管是嘉兴周懒予杯、无锡过百龄杯、姜堰黄龙士杯,依然围甲联赛之于长兴,“当湖十局杯”之于平湖,江浙两地都对经典文化传承、围棋传统价值认可,报之以极大的热情,短短数年间,这些与过去对接,与将来拥抱的围棋赛事已成燎原之势,大有恢复明清阶段江浙围棋盛况之势。
如同一盘棋局,没有厚重的势做铺垫,即不可能围出巨大的地。江浙两地,经济繁荣,文化厚实,推崇传统,重于传承,这才有了各项围棋赛事的复苏与创新。男女围甲联赛为国内围棋赛事的基石,仅仅浙江省,即有七支围甲队,还有类似衢州烂柯杯、当湖十局杯、周懒予杯、天台山杯如此不计其数的大小赛事。中国围棋孔雀东南飞,江浙占据半壁江山。
嘉兴是中国红色摇篮,这些年来建桥杯、倡棋杯、周懒予杯亦相继落地于此,这也是一块唤醒的围棋热土。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