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进展丨湖北:智能建造助力建筑业向“新”进展
新华网武汉7月14日电(陈周璇)近年来,湖北以智能建造为突破口,以试点企业、试点项目为切入点,系统性推进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创新,取得新进展。
“人机协作”为智能建造按下“加速键”
光谷科学岛地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源头,承担着“武鄂黄黄”区域协同发展的重担。作为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和武汉新城打造创新源头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光谷科学岛入选湖北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聚焦科技创新,处处体现智能建造理念。
“光谷科学岛2022年5月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引入了5台5G塔吊远程操控设备。这类设备投入使用,让工人在地面操控即可完成材料吊装,不再需要高空作业。”中建三局一公司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项目副书记万里介绍。
图为光谷科学岛项目建设已具规模。新华网 陈周璇摄
走进光谷科学岛建设工地,多个大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工人正在室外有序投入施工建设。“塔式起重机是现代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通过‘5G塔吊远程操控’技术,项目‘攀升’速度进一步加快。”万里介绍。
2023年,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项目引进抹灰机器人,于主楼和地下室等施工场景进行大面积使用,项目建设速度再次按下“加速键”。“抹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抹灰的6至8倍,同时,机器人可以精确控制抹灰的厚度和均匀度,在工艺中免去了搭脚手架步骤。”万里介绍。
得益于各类智能化设备投入使用,光谷科学岛整体建设已具规模,项目配备共享办公空间、人才公寓、员工餐厅等场所,目前已完成一期7条骨干路网、二期11条道路、2个管廊、2个泵站、2个明渠、1个电力隧道及科创中心建设。二期项目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这里加快落地。
无人驾驶摊铺设备精准实现路面“3D打印”
烈日炎炎,俯瞰中铁十一局京港澳高速改扩建项目4标段项目施工现场,数台无人集群摊铺设备有序运作,现场技术人员仔细核对着轨道设置参数。
“右边车道正在进行老路改造、桥梁拆除重建和路面摊铺施工,实现‘二改四’拓宽。预计今年9月底,该路段最终可实现双向8车道通行。”该项目党支部书记文志勇介绍。
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途经孝感市大悟县、孝昌县和孝南区,北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九里关,南至府河大桥,全长121公里,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缓解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压力。
“我们用上了3D打印技术,将路面摊铺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智能摊铺设备最宽可以摊铺12米,长度可以随时调节,还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摊铺的厚度和坡度。”文志勇说。
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运用的3D摊铺技术具有BIM应用、三维空间定位、自动控制3大特点,设备可在摊铺过程中自主完成修偏,将施工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3D摊铺技术不受原场地横坡、纵坡、高程的条件限制,可以全面监测路面平整度和厚度,并及时根据采集的数据采取控制措施,达到动态化控制。”文志勇介绍。
数字赋能高速改扩建,带来了建设效率与品质的提升。在缩短工期方面,该项目涵洞采用装配式施工,比传统现浇施工节约23天左右。
“透明工地”让工程监管“耳聪目明”
眼下,位于湖北省黄石市的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大冶湖基地)项目建设已进入施工高峰期。这座集乒乓球赛训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场馆正加速崛起,预计在2026年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图为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大冶湖基地)项目智能建造管控平台。新华网发
走进智能建造展厅,大屏正实时滚动各类数据。工程整体进展、塔式起重机在线状态、AI检测安全帽佩戴预警……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数据采集,这里展示着更安全高效的现代化项目管理模式。
“这是我们的项目管控平台,可以让项目安全、质量管控智能化,塔吊、施工电梯等设备监测数据可视化。我们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感器设备打造‘透明工地’,构建起一张严密的数据采集网络,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与协同。”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大冶湖基地)项目总工程师陆博介绍。
据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包括乒乓球赛训一体馆、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科研大楼及运动员接待中心4个单体建筑。目前,体育运动学校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体育科研大楼和运动员接待中心相继封顶。作为基地核心的乒乓球赛训一体馆,已完成45%左右的主体建设。
该项目建设以来,大力推广建筑机器人应用,在塔吊、施工电梯、卸料平台等关键点位部署安全监测系统,并引入AI智能识别技术实时抓拍违规行为,提升了施工效率、精度与资源利用率。
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以科技之眼铸就安全基石,湖北正推动建筑业向精细化、数字化、绿色化跃迁,为建筑业向“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