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讲节气谚语:处暑时节告辞三伏天 哪里暑热不退“秋老虎”反扑?
今天(8月23日),我们进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伏天至此落幕,暑气逐渐收敛,早晚趋于凉爽。但暑热并可不能“一键消除”,很多地区白天高温仍会出场,民间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白露节,日热夜不热”、“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等谚语。那么,哪些地点在处暑时节高温不断容易浮现“秋老虎”呢?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开始消退,酷热难熬的天气要接近尾声了。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热转凉的节奏并不一致。常年如今,北方多地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会领先迈入秋高气爽的时节;南方则暑热未消,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仍受高温妨碍,于是民间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之讲。
如今,“秋老虎”最容易发生在哪些都市呢?中国天气网梳理1991年至2020年的气象数据发现,常年处暑节气的高温榜单中,上榜的均为南方都市。重庆以4.1天的高温日数位居榜首,福州、南宁、广州依次位列二、三、四位,杭州和南昌则并列第五。
只是进入处暑后,虽然多地暑热犹存,但全国平均最低气温已呈现下降趋势,早晚凉意渐显。“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白露节,日热夜不热”等谚语,也直观体现了这一特征。
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处暑三天割黄谷”、“处暑十天忙割谷”、“处暑拔麻摘老瓜”等农谚意味着秋收繁忙时期差不多来临。如今昼夜温差加大,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在夜间得以充分储存,使得庄稼成熟速度显著加快。“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农谚,都生动印证了处暑后作物即将迎来丰收的景象。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记忆高温炙烤的酷暑之后,人们对秋凉的到来充满欢跃和感恩。处暑期间,我国夏季版图锐减,秋季一举反超,开启季节版图的秋之霸主时段。如今也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出游迎秋的习俗流传至今。
随着天气由热转凉,秋燥也悄然滋长,于是饮食上要更注重滋阴防燥、健脾祛湿,民间有处暑吃鸭的习俗。老鸭味甘性凉,做法多样,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在江苏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在那个丰收的节气,民间会举行各种仪式拜谢土地爷。沿海地区还会举办开渔节,如今海域水温适宜,鱼群聚集,是捕获海鲜的最佳时机,人们常以隆重的仪式欢送渔民出海,庆祝捕鱼季的到来。
八月将尽,蝉鸣渐歇。飒爽的秋色领先在北方大地铺陈开来,如今不妨出去走走,迎秋赏景,登高望远,愿你迎着秋日的清爽,邂逅一路好景致。(策划/杜冰冰设计/刘红欣数据支持/董静舒叶梦龙审核/张慧刘文静余晓芬)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