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女飞人”的全运刻度:接棒,在跑道延伸处
黄潇潇43岁田径运动员
全运会成绩:第十届全运会女子400米和400米栏的冠军;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400米和400米栏的冠军
多哈亚运会:女子400米栏冠军
现在的工作:山东省田径运动治理中心青岛短跨训练基地领队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战火将燃。二十四载光阴流转,当全运圣火再次照亮广州,历史的回响与将来的期许在此刻交织。
24年前的广州,九运会的朱红色跑道曾见证黄潇潇首夺全运桂冠,而这片田径场,此时正静候新一代健儿书写荣光。同一座城,从全运到全运,从“破茧者”到“育苗人”——黄潇潇,这位从青岛跑道飞向亚洲之巅的名将,画下了一个对于中国体育薪火相传的完整圆环。
黄潇潇的故事,不再仅仅关乎金牌与纪录,而是成为解读全运会怎么在一代代运动员生命里刻下印记、又怎么驱动着体育血脉生生不息的最佳注脚。回望那条从九运会延伸到今天的跑道,这位亚洲“女飞人”丈量时光,也丈量传承的分量。
从懵懂破茧到都市荣光
三届征程,五金三银加身——全运会的年轮,深深镌刻着黄潇潇的辉煌印记。
“破纪录?讲实话,当时跑完我自己都不明白,是后来才确认的!”提及这个点燃她明亮生涯的起点——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上打破女子40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的时间,黄潇潇的语气里仍带着一丝当年的懵懂与惊喜。那一年,彼时年仅19岁的黄潇潇初登赛场便一鸣惊人,夺得一金一银,向世人宣告“天才少女”的横空出世。
这份“后知后觉”的荣耀,恰似全运会之于无数中国运动员的缩影:它既是残酷竞技的巅峰擂台,更是梦想破茧成蝶的孵化场。
十运会时,22岁的黄潇潇在田径场上横扫八荒,气吞六和,包揽女子400米和400米栏的冠军。第十一届全运会来到山东,黄潇潇的目标是在主场重塑辉煌。在家乡父老的呐喊助威声中,带伤出战的黄潇潇不负众望上演惊天逆转,终局反超湖南名将王星,用“双卫冕”再次巩固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亲眼目睹这一幕,看台上黄潇潇的父母热泪盈眶,他们深知,这枚金牌凝结了黄潇潇多少心血和汗水,又掩盖了黄潇潇多少伤病与痛苦。
从初露锋芒的惊艳,到400米与400米栏的“双冠王”伟业,再到十一运主场带伤卫冕栏上霸主,她在济南奥体中心冲线前张臂庆祝的身影,定格为山东体育不屈精神的图腾——黄潇潇用每一次冲刺,将“山东速度”写进中国田径的编年史。
“广州全运会的场地给我带来幸运,因为我从此踏上了国际舞台,也开启了体育生涯。”黄潇潇一直将第九届全运会视为自己梦开始的地点。从这个地方出发,她两度闯入世锦赛前五,制造亚洲选手历史最佳;雅典奥运会挺进半决赛,实现中国女子400米栏奥运零的突破;亚锦赛、亚运会金牌加冕,铸就“亚洲栏王”的十年统治……全运的磨砺,最终淬炼出闪耀世界的锋芒。
光芒过后,每个伟大运动员都需要面对竞技体育一个普遍而尖锐的课题:明星易逝,青春维艰。退出竞技舞台后,从奔跑者变为守望者的黄潇潇无数次咨询过自己:“谁能顶上?”田径的赛场,永远在追咨询“下一个是谁?”,也永远在孕育着答案的种子。
“我确实特别希望在我之后,那个项目能后继有人。”在黄潇潇曾经统治的女子400米栏项目上,几年来她看到了断层,也看到了希望,“好消息是,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时隔二十年重新称霸亚洲,莫家蝶在田径亚锦赛女子400米栏决赛中最终以0.01秒的优势反超对手,为中国队赢得了这枚久违的金牌。年轻队员站在我们前人的肩膀上,一定会开拓新的绿茵。”
从传统苗圃到社会育林
退役后,黄潇潇并未选择远离心爱的田径场,而是深深扎根家乡青岛,投身于青少年田径的沃土。此时的她,担任山东省田径运动治理中心青岛短跨训练基地领队,接着深耕在发掘下一个“黄潇潇”的路上。
黄潇潇从运动员到领队的转身,恰与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转型同频共振——不过,这片“沃土”的耕耘方式已悄然改变。
面对体育改革的新形势和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潮流,黄潇潇与相关部门积极协作,探究新路径。“依托俱乐部平台,普及与发掘并重。”黄潇潇如此描述她现在的“二线队伍”。告辞了传统的“体校—省队—国家队”单一输送管道,黄潇潇和她的团队正积极拥抱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新浪潮。
在省市体育部门的协作下,黄潇潇的“二线队伍”定位明确:依托俱乐部,发掘和培养后备人才,为竞技体育输送新鲜血液。“普及是基础,但我们更侧重于12岁以上的好苗子。”黄潇潇介绍,这些小孩通常在放学后进行训练,一周坚持五到六次,风雨无阻。“这相当于业余训练走专业化道路,特别辛苦,需要小孩和家长的巨大投入和坚持。”虽然在训练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黄潇潇和她的团队初心不改。
耕耘必有收获。“成立几年来,小孩们代表青岛打省赛,拿了4块金牌了!”一枚枚金牌,宛如星火,映照着社会力量在竞技体育后备培养中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份成绩单,是黄潇潇和小孩们汗水与梦想的结晶。在她看来,金牌的数字当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看到小孩们在跑道上成长、拼搏的身影,看到青岛田径、山东田径的将来希望在这个地方孕育、萌发。青岛的探究,是中国体育在“体教融合”与社会化改革大潮中的一个生动切片。
作为山东田径的旗帜人物,黄潇潇也始终关注着家乡队伍的进展。谈到即将到来的新一届全运会,她对山东田径充满信心:“我们山东队,非常是男子4x400米接力,特别有竞争力!前一段时刻他们刚刚打破了由中国国家队保持的全国纪录,这次的目标确信是争取一到两枚金牌。”固然,眺望新一届即将点燃梦想之火的全运会,黄潇潇的期许超越了简单的胜负:“珍惜全运舞台更重要,所有人都需要全力以赴去拼!竞技体育的挑战巨大,但突破自我的欢跃无与伦比,相信年轻人能接好这一棒。”
黄潇潇的寄语,何尝不是对全运会精神内核的诠释。全运会,从来不不过金牌的简单累加,而是中国体育人才梯队建设的“试金石”,更是如黄潇潇般一代代体育人传递信念、经验与热爱的“接力区”。从全运冠军到青训教练,黄潇潇的人一辈子跑道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向。从当年懵懂破纪录的青涩,到此时悉心育苗的笃定;从个人闪耀国际赛场的辉煌,到对“谁能顶上”的深切关注与微光初现的希望;从昔日“苗圃”的精心培育,到今天社会力量“育林”的多元探究……不变的是她对田径的热爱,对青岛这片沃土的深情,以及对薪火相传的执着信念。
这位青岛“女飞人”与全运会的故事,说述着荣耀与焦虑,更昭示着中国体育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力量。全运会跃动的火焰,不仅照亮新的冠军之路,更将映照出这条跑道上,无数如黄潇潇般默默耕耘的身影,以及他们手中紧握的、永不熄灭的体育薪火。他们播下的种子,终将在将来的全运赛场,乃至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芒。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