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理顺储能价格机制 国内储能有望高速增长

时间:2025-09-16 15:57:06 推荐 348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件,储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模式。据测算,目前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下储能项目基本具备盈利性。考虑到国家层面可能推出针对储能等调节性资源的容量电价机制,储能项目收入的确定性将大幅增强,对于国央企等客户投资决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测算,在储能100元/kW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中信证券认为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有望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看好储能产业链相关的头部厂商。

全文如下

电池|理顺储能价格机制,国内储能有望高速增长

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件,储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我们测算,目前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下储能项目基本具备盈利性。考虑到国家层面可能推出针对储能等调节性资源的容量电价机制,储能项目收入的确定性将大幅增强,对于国央企等客户投资决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测算,在储能100元/kW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我们认为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有望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看好储能产业链相关的头部厂商。

▍历史复盘:从强制配储到独立储能,储能商业模式伴随电力市场改革逐步确立。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同时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在新能源配储模式下,储能收入主要为风光弃电消纳,且较难具备调用权限。根据中电联2024年数据,2024年新能源配储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为177次,项目经济性较差。在独立储能模式下,储能可获得电能量、辅助服务及潜在容量电价等收入,商业模式较为多元。我们测算,若不考虑融资贷款及容量电价收入,国内典型储能项目度电收入有望达到0.35元/kWh,对应项目IRR为4.1%,具备一定投资吸引力。

▍盈利能力:电能量、辅助服务收入较为确定性,容量电价处于试点阶段。

1)电能量:根据17电力数据,2024年蒙西/山东/甘肃/山西/广东现货价差分别为465/351/265/263/212元/兆瓦时。从运行历史数据来看,现货价差具备波动性,但基本维持0.3元/Wh价差,且日均充放电次数大于1次。

2)辅助服务:根据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报告,2024年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费用为402.5亿元,其中调峰/调频/备用/其他费用分别为330/69/2.9/0.3亿元。随着现货市场逐步建设,调峰将逐步推出,调频、备用等成为储能参与辅助服务主流。

3)容量电价:目前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份探索容量补偿,部分省份如内蒙古以0.35元/kWh按电量补偿,部分省份如甘肃以110/220元/kW按容量补偿,有助于储能固定成本回收,对储能需求均起到积极作用。

▍未来展望:完善储能价格机制,看好储能容量电价等政策逐步推出。

1)现货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鼓励新型储能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用电侧主体“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竞争,有助于储能项目提升利用率;

2)容量电价:2025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对电力系统可靠容量给予合理补偿。在各省市逐步开启储能容量电价试点背景下,我们认为国家层面容量电价有望推出。根据测算,在无杠杆投资下,若容量电价达到100元/kW,可将项目IRR从4.1%提升至8.6%。对终端电价影响看,在储能100元/kW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

▍风险因素:

储能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国内外政策超预期变化;逆全球化加剧,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投资策略。

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件,储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我们测算,目前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下储能项目基本具备盈利性。考虑到国家层面可能推出针对储能等调节性资源的容量电价机制,储能项目收入的确定性将大幅增强,对于国央企等客户投资决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测算,在储能100元/kW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我们认为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有望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看好储能产业链相关的头部厂商:1)储能系统集成商;2)电芯供应商;3)PCS供应商。

(文章来源:人民财讯)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