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24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
方案部署了五方面工作举措。一是强化行业管理。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由项目管理向规划引导转变。制修订水泥、平板玻璃等规范条件,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二是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补短锻长,培育石墨、萤石、菱镁矿等特色优势资源产业,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三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发布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关键业务场景适应性改造与规模化升级,开展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六零”工厂培育;加强标准引领,制修订建筑用安全玻璃、绝热材料燃烧性能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绿色建材评价等行业标准。
四是拓展消费需求。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支持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上下游合作机制,推动金刚石、先进陶瓷、低介电玻璃纤维制品等推广应用。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引导建材产品、技术、标准等走出去,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
搭建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建材稳增长方案的出台,意味着行业政策正式告别单一产能调控模式,迈向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阶段。方案搭建起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打通产能调控、资源管理、环保约束与终端市场需求的壁垒,系统性地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难题。此外,方案鼓励我国建材企业将优势产能、绿色低碳技术及标准走出去,依托相关领域先发优势,参与并引领全球建材产业变革,为行业在结构转型中重塑价值链、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
在供给端,政策主动引导要素资源从传统建材的同质化竞争领域退出,向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赛道集中,为产业转型“腾笼换鸟”。在需求端,借助绿色建材下乡、对接“好房子”建设等举措,激活内需市场,让建材产业深度融入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
方案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落实目标任务,强化政策配套,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本地区建材行业平稳增长。重点企业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建议。
统筹用好稳增长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通过城市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绿色建材等政策拓展建材消费。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通过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和产业投资基金等渠道,加大对重点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市场服务平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为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加强高素质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