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看好国产乳制品深加工品类进入高增长阶段
中信建投指出,从“喝奶”到“吃奶”,国内乳制品产业深加工品类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加快布局产能(未来产能预计超70万吨),借助低奶价与下游降本增效诉求,推动乳品深加工品牌与原料的国产化替代。B端深加工需求规模预计超260亿元,烘焙、现制饮品、西式快餐高景气带动B端需求持续高增长。国产品牌凭借产品性价比、本土供应链、市场服务等优势,看好国产深加工品类进入高增长阶段。
全文如下中信建投:乳品深加工崛起正当时-B端需求驱动+国产替代加速
从“喝奶”到“吃奶”,国内乳制品产业深加工品类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加快布局产能(未来产能预计超70万吨),借助低奶价与下游降本增效诉求,推动乳品深加工品牌与原料的国产化替代。B端深加工需求规模预计超260亿元,烘焙、现制饮品、西式快餐高景气带动B端需求持续高增长。国产品牌凭借产品性价比、本土供应链、市场服务等优势,我们看好国产深加工品类进入高增长阶段。
从“喝奶”到“吃奶”,乳品深加工崛起时机将至
国内原奶供需失衡,奶源相对过剩,国内外奶价倒挂,液奶需求相对疲软,而深加工产品具备更高的附加值和更长的保质期,国产化替代有效平抑国际奶价和缓解奶源过剩压力,奶酪、稀奶油、黄油等深加工品类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国产品牌以高性价比、本土供应链、市场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随着奶源品质提升、深加工技术研发突破、生产经验的积累持续缩小与进口差距,未来国产品牌有望实现规模与份额的双提升。
深加工规模预计突破350亿,国产规划产能预计超70万吨
我们预计2024年奶酪、稀奶油、黄油行业规模合计突破350亿,其中除了奶酪零售端,进口品牌占据主要份额,而国产企业加快产能建设,在建或新投产产能预计超过70万吨。若未来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30%、50%、70%,假设以8倍折算为生鲜乳,将分别消化生鲜乳168万吨、280万吨、392万吨,有效支撑国内乳制品需求。
奶酪方面,国内消费以再制奶酪为主,其原料原制奶酪产量国产占比仅14%;C端从单一儿童奶酪棒向更多场景延伸,培育成人奶酪、家庭餐桌佐餐等场景,国产品牌影响力强;B端推出国产干酪产品,维持较高增速扩张。
稀奶油方面,国产主要玩家是传统乳企和烘焙原料供应商,分别拥有原料优势和产品研发优势。健康化需求促使动物奶油替代,降本增效诉求提升国产占比。新国标将于2026年实施,B端客户供应链稳定性诉求强,利好国内头部品牌。
黄油方面,高增长小赛道,B端需求量维持双位数增长,C端开始拓展佐餐赛道。
B端需求高增长,国产替代正当时
我们预计奶酪、稀奶油、黄油B端规模超260亿元,烘焙、现制茶饮、西餐赛道高景气驱动乳品深加工B端需求高增长,而且奶酪、黄油、稀奶油是产品创新、丰富风味的重要选择,国产品牌加快B端战略布局,国产替代正当时。烘焙赛道,跨界餐饮店、商超短保类烘焙成为行业重要驱动力,传统饼房规模仍在扩张,新品含乳率、含乳脂率稳步提升(2025年1-4月新品含乳率57.2%,其中含乳脂率76.3%),立高360pro等产品为国产替代打开市场空间。
现制饮品赛道,根据灼识咨询,2024年-2028年现制茶饮、现制咖啡市场规模预计复合增长15.8%、18.5%,饮品产业通过奶酪、黄油丰富口味,如生酪拿铁、黄油拿铁等品类逐渐成为战略单品,并且仍在品类渗透期,预计乳品需求增长快于行业整体。西餐赛道,西式快餐行业仍在快速扩张,行业下沉空间较大(尤其披萨等品类)。
投资建议:国产乳品深加工布局进程加快,B端需求扩张推动国产化替代。国内外奶价倒挂、国内液奶需求不振,乳品深加工作为行业新增长点,且B端需求增长持续向好,国内乳企加快布局相关产能建设。国内企业有望凭借植根于本土的供应链能力、市场服务能力,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1、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奶酪、稀奶油、黄油行业的迅速发展,包括大型乳企在内的入局者不断涌入,市场竞争加剧,若出现恶意价格竞争,将对行业整体盈利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2、需求不及预期:B端需求增长不及预期,C端需求持续低迷,抑制行业扩容。
3、食品安全风险: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的关注热点,公司作为食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各环节均涉及食品质量安全。
4、原材料波动风险:上游原奶价格呈周期性波动,将对乳制品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人民财讯)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