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消费市场潜能 首发经济政策“上新”可期

时间:2025-09-30 15:29:22 推荐 729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支持首发经济的相关举措有望近期推出。专家认为,发展首发经济是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激发消费市场潜能。应持续培育首发经济多元主体、完善政策,因地制宜发展首发经济,助推消费和产业升级。

创造商业新价值

上海静安区“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首店991家,广州2024年全年吸引国际国内品牌首店落户超400家,北京今年前5个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勾勒出首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蓬勃生长的生动图景,彰显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韧性与无限潜力。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近两年,首发经济、悦己消费、情绪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拉动内需、提振消费提供重要支撑。

蓬勃发展的首发经济,正不断拓展边界,与新质生产力实现深度融合,催生新的消费体验。如,首程控股的首家机器人科技体验店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首钢园开业,消费者可体验智慧家居、儿童教育、AI娱乐、户外运动等领域的多款机器人产品。这种“科技+首发”的模式,不仅让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端,更以互动感、未来感重塑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推动首发经济从“商品首发”向“体验首发”升级。

首发经济还巧妙嫁接“IP+消费”的潮流趋势,与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深度绑定,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

大悦城的实践便是鲜活例证。“截至今年8月末,北京西单大悦城2025年盛夏动漫季引入10多场顶流IP首发首展,累计销售额超3000万元,同比增长近100%;上海静安大悦城2025年‘闪耀!次元盛典2.0’引入30多个首发IP,IP快闪销售额达5266万元,同比提升410%。”大悦城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面对首发经济的巨大蓝海,众多企业加快布局,抢占发展先机。海昌海洋公园IP事业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汪宁告诉记者:“海昌海洋公园旗下主题乐园陆续布局全球首个奥特曼主题娱乐区和全国首个航海王主题宝藏区域等,未来公司将迅速拓展IP和潮玩业务,打造国际级IP运营平台。”

政策支持有望加码

凭借独有的创新活力与市场磁吸效应,首发经济正成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内需潜能的重要抓手,政策支持不断加码。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透露,将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

“出台首发经济相关举措,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认为,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许多行业诞生了新场景、新应用,首发经济相关举措将为这些新场景、新应用的首发落地提供有利条件,也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首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望从四方面发力:在载体与场景建设方面,政策有望聚焦商圈与特色街区改造,形成“首展+体验”的消费链路;同时,加速数实融合,推动线上数字化首店与线下沉浸式首秀联动,拓宽首发场景边界。在主体培育方面,政策有望兼顾国际引进与本土孵化,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本土品牌、老字号和中小企业开展新品首发。在生态完善方面,政策有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筑牢创新根基,完善物流与即时零售配套,推动首发效应快速扩散。在区域协同方面,除了支持一线城市打造全球首发高地外,还将引导二三线城市结合本土文化培育特色首发经济,形成梯度发展格局。

立足地域优势精准发力

政策春风下,各地纷纷立足自身禀赋,推出“真金白银”的举措支持首发经济。

《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提出,鼓励举办首发首秀首展、开设首店,对举办首发活动和打造首店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天津市推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举办天津新品首发季,吸引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参与。

专家认为,地方只有立足地域优势精准发力,才能让首发经济在各地沃土上绽放“一城一韵”的独特光彩,为消费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其中,差异化施策尤为重要。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鹏认为,地方政府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整合周边配套企业要素资源,定制适配本土场景的特色解决方案。

在城市品牌提升与产业发展层面,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韩元军建议,通过首发经济提升城市品牌,首先要培育首发经济多元主体,其次要通过政策支持保护好首发经济的积极性,形成首发经济产业集群。从长远看,应让首发经济与消费创新更好地结合,基于消费者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产品升级转型。

除了产业生态构建,金融支持也是推动首发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袁海霞建议,加强对首发经济等新消费形态的政策引导和服务。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为部分带动作用强、创新突出的消费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对于部分商业模式成熟、信用良好且具备一定规模的消费类企业,可以设立白名单,给予其信贷支持或者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