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别让“黑公关”成了车企的“难关”
从论坛灌水到AI造假,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成为一大网络顽疾。据央视网报道,近十年来,水军手段从简单炒作进化到专业化、规模化,技术更智能隐蔽。许多车企被迫参与舆论攻防,每年投入约10%预算甚至更多用于应对黑公关。
从具体现象上看,“黑公关”人为痕迹明显。有的雷同贴文会在多账号出现,有的相似负面信息会在短时间内密集发布,形成一股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攻势。这些车圈“黑公关”的行为,远不只是对当事企业构成了名誉侵权,其危害范围和程度远超想象。
它们误导广大民众对车企品牌形成错误的基本印象,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竞争生态。如果这些虚假的、非理性的、怀揣不良目的信息长期泛滥,还会影响国家层面的产业战略,阻碍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更有甚者,在“黑公关”的操纵下,非理性的情绪已经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影响企业声誉扩散到干扰车主个人生活、损害车主正当权益。
前不久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捏造虚假信息、恶意诋毁企业产品、操控舆论流量的黑灰产业链,彰显了相关部门整治车圈“黑公关”乱象、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
可以说,这些“黑公关”就是汽车行业的寄生虫。我国汽车行业近几年凭借新能源动力崛起,巨大的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目光,也催生了诸多商机。我们乐见汽车行业带动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但绝不能容忍一个以抹黑、造谣、攻击汽车企业为牟利手段的群体肆意滋生壮大。
面对“黑公关”的恶劣影响,除了相关部门的整治行动,更需要平台、车企以及广大网民共同发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格局。
平台应该加强对网络水军、“黑嘴”的监测、甄别与管控。一定要认识到,这并不是社会强加给平台的任务,而是平台本该履行的属地责任,是平台经济的逻辑基础和伦理要求。
车企自身也应积极作为,加强与平台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黑公关”挑战。进一步畅通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通道,及时处理相关争议、辟谣相关信息,避免虚假信息产生大范围的误导性传播。与此同时,广大网民尤其是相关品牌的车主,作为利益相关方,也可以成为事实的澄清者、正义的捍卫者。
要知道,舆论不该是随意操纵的武器,流量也不该是取之不尽的弹药。无论是从为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护航的角度,还是从网络环境及营商环境治理提升的角度,都是时候对车圈“黑公关”打出一套组合拳了。
(文章来源:人民网)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