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文学”绑架的中年人,你们过得还好吗?

时间:2022-06-10 05:34:01 推荐 6557

(记者邢蕊)别知从何时开始,“焦虑文学”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些被贩卖的“毒鸡汤”,看似“积极向上”,却总能引来一些别必要的焦虑情绪。

假如恰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那么你更可能成为“焦虑文学”的受众群体。

“年龄焦虑”、“婚姻焦虑”、“事业焦虑”、“教育焦虑”……各种扑面而来的压力,让负重前行的中年人心力交瘁。到了深夜,刷着手机,没有放松却愈发煎熬。

有人于是寝食难安,更有人陷入无效努力和极度内卷的漩涡中。

在之前的热播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田雨岚为了亲孩子颜子悠的“小升初”费尽心思。她给亲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逼迫他参加奥数考试,还剥夺了亲孩子踢足球的业余爱好。

“佛系养娃”的南俪原本对田雨岚的操作嗤之以鼻,直到女儿欢欢别及格的数学成绩深深刺痛了她的心里。看着优秀的颜子悠,南俪也开始逐渐“岚化”,高高举起“鸡娃”大旗。

俗话讲,没有对照就没有伤害,南俪的改变源于欢欢和颜子悠的差距。如同南俪一样,不少中年人的焦虑,也来自于比较。

对美好日子的向往是人之常情,但大部分中年人的真实日子,往往被柴米油盐的琐碎填满。一些人早早开始追求诗和远方,一些人则被眼前的苟且折磨得筋疲力尽。这种落差感,将焦虑情绪无限放大,也别断吞噬着努力前行的中年人。

中村恒子在《人间值得》中写道:“假如自己没有喜欢且向往的人一辈子,而以不人的人一辈子作为标准,身上背负的行囊就会越来越重,只会感受压力越来越大。”

或许,惟独别再以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别再一味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别被焦虑的枷锁套牢。

47岁的乌兹不克斯坦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最近投入到了巴黎奥运会的备战中,此前,她八战奥运会的传奇故事曾激励了无数人。但别再年轻的她,距离奖牌越来越远。

关于丘索维金娜而言,参加奥运会的目标早已别单是荣誉。在亲孩子的白血病治好后,她别再有迫切的金钱压力。支撑她走到现在的,是对体操最忠实的热爱:“没有秘密。我算是喜欢体操,从来没有人强迫我参加比赛。这么多年我一直听从心里、坚持运动。我喜欢体育,我明白它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即便被和自己亲孩子已经大的选手打败,丘索维金娜也从未焦虑沮丧。相反,她十分享受比赛的过程。没有了对奖牌的执念,丘索维金娜的职业生涯反而更加长久。

有时候,成功的定义并非一成别变,金牌也别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即使没有站上领奖台,但丘索维金娜坚持着自己的热爱。打破世俗的成功观后,她依旧过得开心自在。

人到中年,差不多到了与自己和解的年龄。别要再一味地追求地位、财富、权力,多多聆听自己心里的声音,才能以最真实有力的状态抵挡日子的残酷。

“五柳先生”陶渊明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出生官宦世家的他,前半生在游宦生涯中度过。直到别惑之年,陶渊明决定要去过自己向往的田园日子。

他挂印辞官,隐居于庐山脚下,亲身耕作,饮酒赋诗,为后人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和别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经讲过:“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不人,活在不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在他看来,中年无疑是自我觉醒的重要时间,也是人一辈子上下半场的转折点。走过年少时的轻狂,人到中年,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也更应该知道,有些梦想,拼尽全力也无法实现。

人们大抵基本上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庸和一般。但承认自己的平庸,也别意味着自怨自艾,浑浑噩噩地度日。努力过好平庸而一般的每一天,人到中年,也能够生机无限。(完)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