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代表的寓意是什么

时间:2022-12-31 14:01:22 推荐 779

元旦节过后不久就要迎来小寒节气了,这是时候天气会比较严寒,大伙儿需要做好防寒工作,每年小寒节气基本上有许多习俗的,在古代,小寒节气也是深受重视,只是不少盆友都不明白小寒节气是什么意思。那么,小寒代表的寓意是什么?大伙儿能够和腾阅网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小寒代表的寓意是什么

小寒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寒是严寒,小是严寒的程度。从字面上看,小寒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大寒应该是最冷,但在我国大部地区,小寒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同时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寒即严寒,小寒表示严寒的程度。俗话讲,“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不过普通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严寒。

古时候对小寒特别重视,例如到了小寒时节,北方人就会吃煮菜,要紧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差不多慢慢淡化了,只是我们在日常日子中依然要注意适当的养生保暖。

而到了小寒的时候,也将接近一年的尾声了,那个时候的年味也变的浓不少了。大伙儿差不多已经在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了,大街小巷也可以听到喜气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贩也开始卖起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了。

古人在意小寒,还因为那个节气对人们日子的妨碍。小寒到了,寒冬腊月也就来了,如今古人非常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会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

而小寒与大寒之间,也有气候上的对应关系,谚称“小寒不寒寒大寒”。类似讲法还有:“小寒天气热,大严寒莫讲”、“小寒冻土,大寒冻河”。这些谚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早做准备,防冻防灾,可见小寒在农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寒时节的严寒并未阻碍一些耐寒植物的生长,二十叫番花信风中的前三信开放了,“一信梅花开”,梅花因其在腊月开放。所以又称腊梅。

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横斜的枝枝桠上,梅花顶着寒风绽放了,还不时地散发着香气,这种不畏寒冷的高贵品行引得世人大加赞颂“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人什么原因重视小寒节气

古人在意小寒,还因为那个节气对人们日子的妨碍。小寒到了,寒冬腊月也就来了,如今古人非常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会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

小寒节气还要说究养生与食补。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冬卷”中称:“季冬之月,乾坤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又称:“勿甚温暖,勿犯大雪。”

小寒天气最冷,与小暑时说究“伏”一样,古人普通可不能选择外出。对应的字是“焐”,如“焐在家里”、“焐被窝”,说究一个“藏”字,具体的外在现象算是“冬闲”。并且,也可不能选择做易出汗的剧烈运动。

关于在外打拼的游子,小寒则是“思归节”。小寒首候“雁北乡”,试想大雁都明白回归了,作为人子是不是更应该“回家看看”呢?所以,在外打拼的古人普通到了小寒就要收拾行囊准备动身返乡,即俗话讲的“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因为小寒一到,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不远了。

小寒养生补气为主

饮食:补气养血

小寒节气后养肾阳仍要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寒冷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小寒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

食补常选择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起居:内外保暖

小寒时节,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处于高发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严寒。如今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关于老人家,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防病:严防血管病和风湿病

人在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身边血管阻力随之增大,血压逐渐升高,进而非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关于往年,人们只要重视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非常严寒,面对天气的显著变化,人们不仅要重视寒邪,还应该重视湿邪。

驱寒:中药泡脚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特别重要。不少人在那个时候最明显的感受算是脚凉,即所谓寒从脚下起。所以最好的方法算是用中药泡脚,能够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能够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能够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能够促进睡眠。

运动:提高耐寒能力

小寒节气正处于“二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如今正是人们加强躯体锻炼、提高躯体素养的大好时机。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