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在祖国西部谱写华章

时间:2022-12-31 14:46:24 推荐 505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明年将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天职师大)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汪波文差不多做好了决定——回到他的生源地新疆和田工作。

新疆和田地处偏远,社会经济进展仍然落后。2022年暑期,汪波文回到家乡走访、调研,对那个自己成长的地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比东部大都市,和田更需要人才去建设。”汪波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学校3年多的时刻,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怎么考虑。当我从观察的视角来看家乡,我就更知道了它还有不少可进展的空间。”就拿他熟悉的教育领域来讲,好多学校老师招不满,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

汪波文的父母当年也是从内地到的新疆,从此在那扎根,打拼几十年。他想回到父母奋斗的地点。至于做什么,他讲:“看和田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到西部去,事实上是天职师大不少学生的选择。

天职师大领先开展公费中职师范生教育,已为西藏、新疆、云南等西部省区培养公费中职师范生2289人;在我国海拔最高的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余名该校毕业生奋战在教学一线。

“我们坚持服务国家职教进展战略,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着力为西部职业院校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情怀’的高素养职教师资。”天职师大党委书记张金刚讲。

“天职师大毕业生踏实肯干,来到阿里之后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岗位。”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白玛德吉将小孩们的辛苦看在眼里。他们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条件,在学校进展改革建设中兢兢业业。现在,多名教师差不多成为这所中职院校进展的中流砥柱。

公费中职师范生达娃就在此任教。后来,她还主动申请到距离主校区4个多小时车程的偏远分校说课。“尽管这个地方的日子条件很艰苦,但我教育学生们立志高远、勇挑重担,敢于探究未知领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她讲。

也有不少人,像汪波文一样,自愿选择西部。

毕业前夕,天职师大职业教育学院2021届毕业生文雯参加了学校“西部打算”新疆专项招聘的宣说会,听完之后,她“心潮澎湃”,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点去。

文雯找到了学院党委副书记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这位来自新疆的副书记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对青年使命、民族团结的心得体味,被学生叫做“玛丽亚”老师。玛丽亚给了文雯特别大的鼓舞,支持她到西部去实现青春价值。

“西部打算选派到基层的,基本上偏远区县和村,日子工作条件会比你想象中要艰苦不少。”玛丽亚也讲得坦诚,“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踏上新疆的土地,就要决心干下去!”就如此,毕业后文雯来到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政府工作,工作之余还做起了少数民族小孩的“小老师”,努力为他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梦想之窗。

基层一线事务繁杂,文雯忙得脚不沾地。同意采访,也只能见缝插针。在新疆这片土地,她的青春得到了洗礼和锻炼。

玛丽亚还有一个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她一直积极向学生说述漂亮新疆、漂亮中国的故事,鼓舞青年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点去。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宣说时,她告诉同学们,那个时代为青年给予了不少可能,希望各位青年能努力学习,不要定义自己,不要否定自己,不抛弃不放弃,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而她也会陪着青年学生一起成长,在广大青年心中种下确实种子,宣扬善的信使,高举美的旗帜,为学生信仰点亮心灯,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汪波文也第一时刻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他郑重地向记者念了一遍二十大报告中对于“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表述。

“报告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祖国的西部是最需要人去建设的地点,国家也有对那边帮扶的打算和政策。而且,我也享受了国家政策,才去北京读了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大学。”汪波文表示,不敢讲自己差不多是个人才,但至少是一个同意了4年本科教育的大学生。他想像学长学姐一样,为西部建设贡献一点点力量。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