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氮素“吸收不良”,科学家开出减排增效良方

时间:2023-01-09 15:08:43 推荐 666

洪恒飞 吴雅兰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氮肥是农田的要紧营养来源之一,但好比人的肠胃功能不佳,农田对氮肥的消化吸收也存在“补不到里面去”的咨询题。流失到环境中的氮素,会导致氮素污染,进而引发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咨询题。

1月5日,国际期刊《自然》刊登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谷保静教授、张秀明博士等与国内外科研团队的联合研究成果。该研究筛选了全球现有可行的减排措施库,并量化了若干措施减少氮素污染的潜力,并提出建立氮素信用系统来解决农民支付氮素减排成本而全社会享受减排收益的错配咨询题,从而帮助农民有效实施氮素减排措施。

罢了一笔账:将11项氮素治理措施分级研究

依照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农业氮肥消费量高达1.13亿吨,但是,氮素利用效率还不足50%。

相关于工业和日子污染的点源排放,农田污染属于面源排放,并且涉及到全球数亿个农户。操纵氮素污染的治理措施,必须具备高效、通用、低成本等条件。

基于全球现有可行的减排措施库,科研人员经过对过去20年的1521个田间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一组氮素减排方案,要紧包括灌溉优化、豆类轮作等11项氮素治理措施。

依照不同减排措施在全球各地的实施障碍和费用的差别,科研人员将减排措施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要紧是肥料改良、豆类作物轮作和建立农田缓冲带;第二层级是4R养分治理,即正确的施肥率、施肥类型、施肥时刻和方式;第三层级是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优化灌溉与耕作方式。

“通常来说,减排措施的层级越高,所需要的知识和额外投入也较多,农民就越难采取该项措施。”谷保静讲。

通过模拟计算,研究团队发现,以2015年为基准,假如在全球农田实施这些措施,每年能够多收获1700万吨作物氮,增长20%左右。并且,可减少2200万吨氮肥使用量,即减少21%左右,减少2600万吨氮素污染。这些变化能够带来的总社会收益高达4760±1230亿美元。

“还需思考这些减排措施的实施需要额外的设备、人工、材料和服务投入。”谷保静讲,由于氮素治理措施能够节约农田氮肥的施用,抵消了44%的总减排成本,最终的净实施成本约为190±50亿美元,约占总社会收益的4%。

提供政策参考:以氮素信用系统推动举措落地

仅从理论估算结果看,优化农田氮素治理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事实上施成本。实际事情又当怎么?为了给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团队探讨了2020年—2050年不同层级措施组合下的农田氮素投入、利用和流失事情。

“我们恐怕,第一层级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能够贡献一半的农田氮素减排潜力。节约肥料和豆类轮作能够节约施肥成本,加上作物增产带来经济效益能够抵消措施的实施成本,为农民提供净经济效益。”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徐建明教授讲,虽然实施第二和第三层级减排措施对整个社会具有巨大的收益,但对农民而言,需要付出高额成本,这会阻碍减排措施的落地。

经过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采取相关措施的潜在社会效益。怎么经过政策来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研究咨询题。

减少氮污染是农业系统可持续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研究团队给出的对策是建立农业氮素信用系统(NCS),从氮素优化治理中受益的全社会各方来筹集财政预算,激励、补贴实行最佳治理措施以减少污染和提高产量的农民,减少氮素污染。

“我们差不多证明改善农业氮素治理的信用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政策落地还是道阻且长,希望可以经过耦合更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工具,来实现农田治理措施的落实。”谷保静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