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不同的选择,才能有不同的人一辈子

时间:2023-01-11 13:27:07 推荐 441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张奔斗

我跟徐莉佳开玩笑讲,假如我是帆船项目记者,我得给她来一篇《明明能够参加残奥会,却到奥运会拿了金牌》。

左眼弱视,视力仅0.2;双耳听力仅正常人一半,近两年又掉了5%。和我聊天时戴着助听器,若没有助听器,平时跟人交谈就得配合口型——口罩时代,这也成了挑战。

也正因为这样,她至今无法拿到驾照。好在她还有大海,那儿没有科目二和科目三。

因为听力和视力的障碍,她从小就很难和小朋友们玩到一起去,当运动员时,关于队友背后的议论和悄悄话也不敏感。她活在自己这个通过了自然降噪的世界中,耳朵里惟独海浪的声音,她大概天然就能够保持专注。

当世界变得肃静时,心里的声音就变得分外的大。这个声音不断指引着徐莉佳做出不同常人的选择。

赚到点钱了,她可不能像队友那样买化妆品和包包,而会去买书;受伤了没法练,她就照着书上的办法对自己进行心理训练;因为需要保护视力,她几乎从不刷剧、网购和打游戏;一天下来练得很苦,她也可不能在饮食上有任何放纵,“训练那么多的苦我都吃了,饮食上这点严格的自我要求,又有什么难的呢?”

这也妨碍到了她对婚姻的选择。她嫁给了自己的英国教练,比她大10岁,个子也没她高——虽然,“当时贴上来的有钱男人还真是很多的。”徐莉佳自嘲自己一直是队里的异类,直到遇到了这位外教,才感觉到自己是个正常人,“运动员就该这么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共同语言催生的心灵默契。

她对所谓“嫁入豪门”缺乏兴趣,正如名牌包包从来引不起她任何兴趣一样。

徐莉佳的故事让我再次感觉到,成功是一种选择,人一辈子也是。假如你的选择总是和身边人一样,你凭什么取得有异于常人的成就与体验呢?

是因为不久前的那次采访有幸认识了徐莉佳(视频回看链接),今天下午约了一起喝茶,没想到几个朋友一起聊了三个多小时。

也没想着拍个合影。怎么说我也见多了网球明星,对体育明星早就祛魅免疫了。就配个随手拍的茶室照片吧。

下午能聊得这么愉快,可能也是因为,我也没把她当成是拿过奥运金牌的明星。我就像面对一个一般人那样和她聊天,固然我也明白,她有着绝不一般的心里世界与人一辈子记忆。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