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促进更多预制菜赛道企业做大做强

时间:2023-03-12 16:14:35 推荐 660

全国人大代表 郑思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进展预制菜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在同意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产业应完善系统性的生产治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由龙头企业牵头,尽快出台国家、地点或行业标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促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进展。

预制菜产业迎来机遇期

当下,国内预制菜产业进展如火如荼。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2026年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在郑思敏看来,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预制菜上游产业涉及果蔬种植业、家禽与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与我国农业进展关联密切。“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餐饮消费,预制菜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泛,被视为实现三产融合进展的代表性行业。”

她分析,经过将农村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食品,送上都市餐桌,预制菜不仅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全新市场,更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为乡村的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力量。在双循环格局下,我国预制菜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制定精准化扶持政策

“尽管预制菜赛道总体向好,但行业进展仍存在一些咨询题。”郑思敏坦言,最大的咨询题是行业欠缺标准化。“预制菜行业是新兴产业,进展速度快,尽管有关部门正在密集出台相关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郑思敏建议,应完善系统性的生产治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尽快出台国家、地点或行业标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进展。

此外,郑思敏认为,目前预制菜加工厂呈现区域化、分散化和小规模的特征,缺少完善的商业经营模式。“企业盲目开辟所谓的爆款产品,假如运营不行,容易浮现大量库存堆积,造成资源浪费。”

“应尽快明确牵头部门,加快制定和出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进展的规划,制定精准化的预制菜扶持政策,重点培育成熟区域的市场主体。”郑思敏提出,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引导预制菜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她认为,政府应当鼓舞预制菜企业在当地创建预制菜产业园,利用本土农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创造,打造预制菜区域性特色品牌。

产业需加大研发投入

郑思敏表示,预制菜产业目前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水平较低。“我国菜品多,且传承方式多为师傅带徒弟,加工方式多为‘少许’‘适量’等含糊的技艺加工。产业缺少预制菜专业研发人才,创新动力不足,导致现有预制菜技术难以复制全部菜品,制约中餐预制菜产业快速进展。”

为此,郑思敏结合自身经营企业的经验和对产业的理解提出:“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研攻关。经过科研机构、厨师、预制菜企业强强联手,在预制菜加工制作、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优化,保证预制菜的口味还原和工业化生产,把中式菜肴从‘厨师版’转化为‘工业化版’,让预制菜完成工业转换。”

她认为,应设立预制菜产业进展基金,为预制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餐标准化等提供支持。应当培育或引进预制菜相关的专业投资机构,加强孵化、加速投资,促进更多预制菜赛道企业做大做强。

郑思敏还建议,把预制菜产业链附加值更多留在农村。“在预制菜产业的蓬勃进展过程中,惟独让更多利润涌向原材料供应商,才能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减少食品安全咨询题,并且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振兴,把预制菜变成‘致富菜’。”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