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黄河 主要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那个“牛鼻子”

时间:2023-03-22 13:57:30 推荐 643

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活动的主题为“加速变革”。而中国的目光再次聚焦黄河,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黄河是世界上管理难度最大的河流,水少沙多,水害严重,治黄咨询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21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华在同意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讲。

王建华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进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做出了整体谋划。2022年10月,黄河保护法出台,今年4月1日将正式实施,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各类活动提供了法律准绳。

长期以来,黄河水沙关系复杂,洪水风险还是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水利部政法司司长于琪洋曾指出,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保护管理的最大症结。

数据显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35亿立方米,不足长江的7%;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是长江的3倍,多年平均含沙量35公斤每立方米,干流最高含沙量920公斤每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均为世界之最。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是流域高质量进展的最大瓶颈,接下来,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主要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那个‘牛鼻子’。”王建华讲。

王建华介绍,依照第三次水资源评价结果,黄河水资源量已衰减为490亿立方米左右。在新的水沙情势下,河道内输沙和生态水量应预留多少,河道外各省区怎么优化分配,分水量、取用水总量、断面下泄量三者之间怎么实现闭合化治理,以及在流域分水方案的框架下,该怎么样科学有效节水?这些基本上关乎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全局的基础性咨询题,亟须解答好。

“并且,在黄河入河泥沙量认知与减沙推断方面,也要提高科学水平。”王建华表示,泥沙是黄河的最大特点,随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入河泥沙量从原来的16亿吨锐减至近10年的2.5亿吨左右。

目前,对将来黄河入河泥沙量预测,各方专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有的认为将来黄河泥沙量将维持在3亿吨左右甚至更少,有的却认为还将保持在8亿吨的水平。“不同的推断会直截了当妨碍黄河管理策略和措施,亟须正本清源,统一认识。”王建华强调。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以占全国不足2%的水资源量,承载了15%耕地和12%人口,为沿黄400多个都市提供水源保障,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450毫米,在全国十个一级水资源分区中居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辟利用率高达80%,远超普通流域40%生态警戒线,现状用水已远超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不仅这样,黄河下游还承担向临近海河和淮河流域供水任务,压力巨大。于是,增水是当前黄河管理的重要任务,建议启动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主体的增水措施,加快前期论证,推动工程尽早上马。”王建华呼吁。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