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档案馆:不是所有降温都叫倒春寒 一文揭秘倒春寒的真相

时间:2023-03-31 12:46:06 推荐 697

3月31日起一股强冷空气未来袭,北方前期春天的暖意将一扫而空。冷空气忽然杀了个“回马枪”,让人措手不及。这竟然算是春季中让人头疼的“倒春寒”吗?倒春寒的威力有多强?怎么才能抵御倒春寒的“魔法攻击”?中国天气网推出“天气档案馆”之倒春寒篇,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自白吧。

我叫倒春寒,从我的名字中就能够看出,我是“春季限定款”,每年的3月至5月才会浮现;而我出没的范围却没有太多限制,咱们国家从南到北,我都可能刷一下存在感。总的来讲,我浮现在南方的时刻普通要早一些,3月份就会见到我的身影;而浮现在北方的时刻却要晚一些,普通在4月至5月。

只是,大伙儿现在关于我的浮现总有误解。在一部分人眼中,我的浮现是以“感觉先行”,重在体验。只要在春天感觉到了乍暖还寒的降温,那么就会主观地认为是我来了。

但是,真实的我却是靠数据讲话的“客观派”,并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我的形成可是有国家标准的!依照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浮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另外,在气象学中,我也不单单意味着“气温跳水”,更是一种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所以我十分不讨农民伯伯们喜欢。

因为我身上的“灾害属性”,大伙儿对我唯恐避之不及。在农业方面,假如我浮现在北方,会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时期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也会让林果,比如桃、杏、核桃、葡萄等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我假如浮现在南方,则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差不多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冻死。

不仅农作物是我的“攻击对象”,人体健康也会因我而受到损害。天气转暖后,人体自身免疫力较冬天会有所下降,这时假如再碰上我的魔法攻击,气温骤降,很容易生病。如果对我防范不到位,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归根结底,我之所以会成为春季里的捣乱分子,事实上是有“幕后推手”的,这个始作俑者算是冷空气。

春季正是我国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阶段,这期间,南下的冷空气仍然活跃并与南方的暖湿空气对峙较量,气温起伏较大。当冷空气南下时刻越晚、强度越强、降温范围越广时,我的势力地盘也会相应扩张。所以大伙儿要算账的话,这笔账一定要算到冷空气头上。

只是,我也并不是不可抵御的。随着现代农业的进展,勤劳的农民伯伯们早差不多研究出了一套应付我的办法。只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尽早发现我的踪迹,再施以相应的预防或补救措施,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我给农作物带来的伤害。

而我给一般老百姓的忠告则是——学会合理“春捂”!不要过早地脱秋裤、洗秋裤、收秋裤,不然最后还要找秋裤,一定要依照天气变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日子适应,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如此,就算我猝不及防地浮现,你们也可不能轻易中招啦!(策划/王雯雯梁杰设计/刘红欣数据支持/石妍)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