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丨做新时代产业工人,既要“能干”更要“会干”

时间:2023-04-03 15:43:39 推荐 499

科技日报记者 矫阳 通讯员 刘朗宇

3月23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里澜城镇赵家楼村,桃红柳绿。位于此地的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以下简称津兴铁路)施工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六局)丰桥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王足刚与项目团队一起,鼓足干劲,以日均2公里的速度进行铺轨作业。

“全国两会期间我真切地感觉到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我要把两会精神充分融入到工作当中,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弘扬工匠精神。”王足刚讲。

长期扎根施工一线的王足刚始终认为,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不仅要“能干”,而且要“会干”。王足刚正是如此一名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生产实践中,他创新了大量工艺和技术改革,为项目解决了诸多实际咨询题。此时,在津兴铁路项目建设中,王足刚进行的多项工艺创新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架桥机属于大型起重设备,其中有不少液压系统。在津兴铁路冬季架梁施工中,北方冬季施工气温低,低油温导致液压油蜡化产生固体,造成泵站滤芯封堵,妨碍了施工进度。为解决那个咨询题,王足刚与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对比图纸研究液压装置,仅在泵站加装了一个发热装置,就解决了液压油温低的咨询题。不仅这样,他们在梁场拌合站配备了热水锅炉,为浇筑完成的预制T梁“穿上棉衣”,进行“蒸汽养护”,以保证梁体强度达到质量标准,圆满完成了津兴铁路冬季架梁施工任务。

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创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展。

王足刚任职的中铁六局,自主研发了大型盾构机、新型轨道板、高速飞车试验平台等高精尖设备,对多项传统设备进行了创新及工艺改造,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突破和跨越。

在津兴铁路建设中,王足刚与工友们也用上了自主研发的先进设备。为提高产能,王足刚和项目团队打造了标准化制梁场,将箱梁模板自动打磨喷涂装置、钢筋车间智能加工流水生产线等系统应用于制梁施工,实现了重要工序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业,大幅提高了制梁速度和工艺水平。

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王足刚深知,现在中国创造业“含金量”越来越高。小到一枚螺丝钉、一把车刀的打磨,大到火箭、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的锻造,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也要有技术的创新。要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产业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急需补充“会干”“能干”的产业工人。

“当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后续产业工人难招、技能素质无法满足现场需求等咨询题。”针对这些现状,王足刚建言,构建符合产业工人在职学习所需要的制度机制,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细化传统行业的技能工种分类,从源头提高产业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技能水平。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王足刚讲,下一步将立足岗位,发挥好全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两会精神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带领更多工友从“能干”到“会干”,争做新时代产业工人,在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进展中贡献工匠力量。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