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不发烧与免疫力无关

时间:2023-05-28 13:54:37 推荐 603

近日,二阳是大伙儿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衍生出了多个与二阳相关的讲法,其中就包括感染新冠不发烧是因为免疫力强等讲法,下面大伙儿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感染新冠不发烧与免疫力无关。

感染新冠不发烧与免疫力无关

近日,“二阳”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起关注。

5月2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第20周疫情周报。报告显示,北京新冠的报告发病数已连续四周列于榜首,其中第20周的报告发病数是第17周的近4倍。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吗?……对于“二阳”的多个认知误区,大伙儿一定要明白!

感染新冠不发烧意味着免疫力更强?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刊文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不发热并不代表免疫力强或弱。发热不过人体感染后的反应之一,并非每个人感染后都会发热。

有些人免疫力很好,感染病原体后很快被消灭,人体还没来得及启动发热机制,“战斗”就差不多结束了;还有一些人发热的体温并不在常人的发热体温标准内,不过较自己的基础体温略高,如此就检测不到发热,这些基本上感染后不发热可能的缘故。

普通看免疫力强和弱,不是看发热,而是看人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比如感染新冠后核酸转阴时刻长确信比短时刻转阴的人免疫力要差一些。

“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

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研究员尹遵栋4月19日在《新闻1+1》中表示,不论是接种疫苗依然人体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刻内产生免疫,对后续病毒的侵袭带来相应的保护。但现在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尹遵栋介绍,综合思考国内当前各类人群的接种或感染背景,要紧是那些没有感染,也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以及虽有感染但前期没有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抗原刺激不够数量,建议接下来要接种疫苗。

一个人最多感染8次新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永涛同意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正常人而言,“最多只能感染8次”的讲法毫无科学性,且再次感染后普遍症状较轻,大伙儿无需太过担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向同意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并没有会感染多少次的定论,但一个人多次反复感染新冠的可能性的确存在。目前的观察研究均表明,再次感染后的症状会越来越轻。一方面是因为机体在首次感染后产生了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病原体在传播流行的过程中,通常自身也会朝着致病性逐渐减弱、感染能力逐渐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

浮现嗓子痛算是“二阳”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刊文表示,咽喉痛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普遍表现。不论是流感病毒依然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细菌感染,都会累及上呼吸道,使其浮现疼痛等症状。

每个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人敏感性较高,感染后咽喉肿痛、“刀片嗓”等症状都会浮现,但依然要客观对待,症状不一定基本上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

“二阳”后就不用再防护了?

不管何时做好个人防护基本上避免感染新冠的关键。

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研究员张宇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刊文指出,从目前事情来看,感染者的浮现要紧有两种事情,一是此前尚未感染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或接触到了传染源而发生感染;二是此前感染过的人,随着时刻推移,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再次暴露时被感染。

不管是上述何种事情,都面临着两个相同的因素,算是自身抗体水平不足与暴露于存在新冠病毒的环境中。于是,只要针对这两个方面去防范,避免被感染或尽量延后晚感染时刻彻底有可能的。

一是要接种新冠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的基础上,积极接种加强针,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上升。不管是尚未感染者,依然曾感染过,只要躯体事情允许,且已达到疫苗接种时刻,建议依然要尽快接种。

二是要接着做好个人防护。感觉不到身边有感染者,并不意味着惊险不在。建议大伙儿依然要佩戴好口罩。并且,日子中要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区域。

假如浮现了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一定要积极就医。

美国研究首次系统性定义“长新冠”12种“后遗症”症状列入

5月2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的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大型研究,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基于症状提出了“长期新冠肺炎”(“长新冠”)的定义,能够作为将来诊断“长新冠”疾病工具的基础。

不少人在感染新冠后很长时刻内仍会浮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也被视为新冠后遗症。但此前关于“长新冠”并没有系统的研究或者可以让人普遍同意的定义。

最新发表的研究发现了12种“长新冠”症状,这些最突出的症状包括嗅觉和味觉丧失、劳苦后不适、慢性咳嗽、脑雾、口渴、心悸、胸痛、疲劳、性欲改变、头晕、胃肠道咨询题、异常的动作和脱发。

该研究纳入了美国33个州的85家医院、卫生中心和社区中心的近1万名患者。将8600多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与1100多名未感染该病毒的患者进行了比较。

该研究的作者、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教授LeoraHorwitz表示:“这项研究试图为长新冠提出一个具体的定义,将来可能有助于开辟一种大夫诊断患者的办法。”

只是他并且称,该研究提出的“长新冠”的定义仍是一个早期的定义,需要不断完善,与最终投入临床诊断应用还有距离。

“我们的目标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更系统的定义,可用于回答有关风险因素的咨询题,例如重复感染新冠后“长新冠”的可能性以及感染不同病毒变异株的差异。

该研究还发现,在奥密克戎浪潮之前,“长新冠”在感染者中更为常见。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感染超过30天后入组的患者中,“长新冠”的比例约17%;相比之下,在奥密克戎流行之前,“长新冠”的比例超过35%。

但是,与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再次感染新冠的患者进展为“长新冠”的可能性更大。在感染30天后入组的重复感染患者中,“长新冠”的比例为21%。

值得关注的是,接种全程疫苗的人不管感染何种变异株、感染几次,进展为“长新冠”的可能性都较未接种疫苗的人更小。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进展为“长新冠”的比例为16%,没有接种疫苗的患者中有22%的人进展为“长新冠”。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