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让动物陷入“可控长眠”,将应用于将来医疗或宇宙飞行

时间:2023-05-29 13:25:49 推荐 526

超声在小鼠和大鼠中引导冬眠样状态。图片来源:《自然·代谢》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自然·代谢》5月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经过定向头部的超声脉冲可诱导在小鼠和大鼠中浮现可逆的冬眠样状态。这一非侵入性办法暂时激活了脑中的神经细胞,导致降低体温、减缓代谢,或可应用在将来医疗或长距离宇宙飞行中。

蛰眠是一种类似冬眠的生理状态,在此状态下哺乳动物会抑制代谢,降低体温,并减缓其他生理过程以保存能量。这一状态据信受到中枢神经系统操纵。超声波可以以非侵入性方式穿透头骨聚焦于脑,同时假如集中在神经上,已被表明可以激活动物的神经细胞。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陈红及其同事此次开辟了一个超声发射器,可安装在自由活动的小鼠头部。他们针对下丘脑视前区施加了10秒超声脉冲,已知这一脑区可调节冬眠活动。这一活动在雌鼠和雄鼠中激发了即时体温下降数度(平均3-3.5℃),并且伴有心率下降和氧消耗下降,两小时内这些动物就彻底恢复了。团队随后结合超声发射器和一个自动系统,会在体温开始上升时发射重复超声脉冲,从而将实验动物的这一类蛰眠状态维持高达24小时,且没有伤害或不适的迹象。

团队表示,这一技术在12只大鼠身上生效了(这种动物通常可不能自然冬眠),尽管它们体温仅下降1—2℃,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调节代谢反应的生理过程可能在非冬眠哺乳动物身上也存在。

目前还需更多研究来调查这一办法对人类是否安全。将来这种延缓代谢、降低体温的非侵入性、可逆技术,在医学上或可应用于急救或急性重病,对长距离空间旅行也有所帮助。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