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光伏-自温控储能-照明一体化系统”

时间:2023-05-30 14:18:25 推荐 301

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胡蕾 王选朋

武汉理工大学供图

5月29日,记者从武汉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武理工)获悉,在学校办学125周年之际,该校纳米重点实验室日前发布了“光伏-自温控储能-照明一体化系统”。

据介绍,“光伏-自温控储能-照明一体化系统”基于武理工纳米重点实验室开辟的自温控高安全电池及关键材料原创技术,由纳米重点实验室和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能院)联合攻关研制。

发布会上,武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麦立强教授介绍了“光伏-自温控储能-照明一体化系统”四大优势,即温升显著下降,在大倍率循环条件下,最高温度由45℃下降至38℃;安全性提高,进行针刺等安全测试,自温控电池不起火、不冒烟;循环寿命延长,在大倍率循环条件下,电池循环寿命提升3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充放电循环静置时刻可从6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据介绍,该系统温度习惯性强,可应用于极端高温环境。并且,该系统具备产业化前景,可用于都市亮化工程、智慧农业、物联网和戈壁沙漠光储工程等,为万亿光伏产业提供新的技术路线。这项成果发布,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双碳”目标下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系统的开辟及应用。

清能院光伏技术部主任赵东明对该系统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讲,双方正积极策划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项目,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企业重点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光伏-自温控储能-照明一体化系统”的推广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李雄教授表示,该系统独特的自温控高安全电池及关键材料原创技术,为解决当前光储一体化系统面临的热安全咨询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武理工纳米重点实验室要紧从事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开辟及应用研究,在该领域已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创建了单根纳米线器件电子/离子输运原位表征的普适新模型,提出调控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电子/离子双连续输运理论;突破电子/离子双连续输运储能材料与器件的批量化制备技术,推动高效储能材料的进展及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