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痛点破瓶颈 工业互联网激活“数”动力

时间:2023-06-16 17:04:09 推荐 338

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进展三年行动打算的收官之年。《经济参考报》记者从6月15日举行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获悉,工信部将研究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进展的指导意见,完善新时期进展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约工业互联网规模推广的痛点难点,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供给能力,打通数实融合进展瓶颈。

电子看板监测显示车间运行事情、实时数据为生产线任务派发和维护排期提供依据、“黑灯工厂”24小时不间歇运转……当下,如此的生产场景越来越多地在工业企业里浮现。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当天介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差不多超过1.2万亿元,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5G工厂等中国品牌。

看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二级节点实现31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超过26万家。具有一定妨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达到28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建设。

看产业投融资活力——大会期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报告(2022年)》显示,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量价”齐升。截至2023年5月底,相关上市企业总数差不多接近280家,“5G+工业互联网”、工业自动化软硬件、工业机器人成为热点赛道。

看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我们协同推进‘5G+工业互联网’,推动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一大批典型场景在千行百业落地,推动5G应用加速由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延伸,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进展成效显著。”张云明讲。

只是,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进展,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仍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企业在工业机理、工艺流程、模型办法等知识积累总体仍较薄弱,工业软件、操纵系统、高端传感等存在短板。并且,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范围与深度不一,需要经过实践解决标准化方案与个性化需求矛盾,规模化释放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工业互联网本身具有跨界融合属性,相应制度、标准和安全体系不仅需要超前布局,还要加强跨部门、跨系统协同力度。”余晓晖讲。

针对进展中的难点,多方将进一步展开部署,加快关键技术领域创新,优化进展环境,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记者从会上获悉,工信部将立足新形势,优化完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创新进展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进展指导意见。“要加大部省协同、强化政策联动,加强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工业互联网创新进展的政策环境。”张云明讲。

“我们将坚持咨询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工业互联网规模推广的痛点难点。”张云明并且表示,将聚焦关键技术、互联互通、数据应用等关键领域,下大功夫攻坚克难,加快构建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树新板,不断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供给能力。

企业是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的关键力量。中国挪移副总经理赵大春讲,中国挪移深度融合云网资源,贯穿数据传输、存储、运算全环节,建强工业应用数智底座,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超2.3万个5G行业应用案例。将来将持续发力5G、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千兆光网与工业现场网的融合,探究工业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落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洁讲,航天科工面向全社会提供智能创造、协同创造、云创造服务,先后实施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能源等十多个行业、20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助力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航天云网平台建设,统筹突破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

余晓晖认为,5G、AI大模型、数字孪生技术融入将为工业互联网带来更大的进展空间,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由行业龙头向中小企业快速普及、由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不断演进,带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应用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将来几年会是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和规模化进展的时期。(记者 郭倩 实习生 杨乐雯)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