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洞沟遗址发现百年 青年科研人员成考古主力

时间:2023-07-20 20:41:27 推荐 522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实习生 李雨函

作为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水洞沟遗址关于考古界有着非凡意义。7月19日,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暨新时代宁夏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在银川举行。

1960年,新中国成立后对水洞沟遗址开展的第一次发掘由中国和苏联专家合作进行;21世纪以后,水洞沟遗址的发掘由中国科研机构主持,其间有美澳日韩等国学者一起参与田野发掘和学术研讨;2013年,来自13个不同国家的学者参与水洞沟遗址发现90周年纪念大会及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东亚和欧亚大陆地区旧石器晚期人类之间的关系。目前,以水洞沟遗址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先后共出版发掘报告3部,博士、硕士论文10余篇,国内外期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百余篇。

“与以往考古队不同,2003年进驻的队伍除钟侃和王惠民两位年龄较长的专家外,其他均为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高星介绍,这一工作模式也使得水洞沟遗址继周口店遗址后,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又一个人才培养基地。这个地方培养出的人才,许多差不多成长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中坚力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荣誉主席高星。

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开篇,纠正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论断,于是也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围绕“发现·见证·中华文明”主题,联合举办系列庆祝纪念活动。

宁夏考古是中国考古百年历程的缩影。基于水洞沟遗址考古工作,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强梳理了宁夏的历史脉络,从在同心县发现春秋战国阶段倒墩子墓地、李家套子墓地,到考古发掘宋元阶段固原开城安西王府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剌在六盘山的避暑官邸,均见证了文明的互鉴交流融合。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发祥地,其百年历程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产生、进展、壮大的过程。在新的百年起点上,水洞沟遗址将接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方面发光发热,为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不断前进贡献力量。”高星表示。

(李雨函摄)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