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资产:三个“坚持”,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3-10-09 11:20:13 推荐 47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使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与全局性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参与。绿色金融具有资源配置、绿色投资引导等功能,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银行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国有金融企业,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资产”)近年来依照中国银行整体战略布局,坚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绿色金融战略,积极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与创新能力,通过三个“坚持”,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主题教育与业务发展;坚持联动共建、以学促干,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全面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十年,我们能够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厚重书写‘绿色答卷’,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中银资产负责人表示。

中银资产以联学共建为载体,采用“研学+教学+践学”模式,学习领悟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践行促干奠定坚实理论基础。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的方式,开展投资研究大讲堂活动,深入研讨绿色金融投资战略。通过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重要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并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举措。

同时,公司广泛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围绕绿色低碳开展业务教学,以提升投资指引质效。

比如组织参加中银证券2023年秋季能源高峰闭门论坛,邀请外部专家开展光伏电池行业投资培训,组织公司业务骨干讲授绿色金融投资案例,以业务教学提升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投资能力。

此外,中银资产注重“干部践学促干”。组织开展“赓续红色基因、感悟绿色发展、以学铸魂实干建功”主题教育暨现场教学,前往京西矿区感悟煤矿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历程,领会新发展理念重要意义,坚定以债转股金融力量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在公司上下牢固树立正确思想理念的同时,中银资产坚持联动协同,强化主业优势,做金融“活水”滋养绿水青山的模范践行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银资产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化联动共建,通过“行司联动+企业共建+同业对标”方式服务国家战略,深度参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党中央提出“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

为响应新的政策要求,中银资产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落实中国银行“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工作机制,推动行司联动由“零敲碎打”变为“握指成拳”,明确分行联动激励机制和营销管理体制,完善区域对接联系安排、加强公司主动营销、强化分行培训宣导,切实提升行司联动质效,强化公司项目拓展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与分行联动,中银资产陆续以市场化债转股方式参与投资了吉利汽车、电建新能源、海辰储能、欣旺达动力等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助力落实国家“双碳”战略。

在这一过程中,中银资产重视与合作企业协同共赢,以寻求更优质更有效金融服务模式。

主题教育期间,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团队深入合作企业开展协同共建,先后拜访复星集团、吉利集团、无锡产业集团、长江产业集团等,深入探讨优化合作模式。与北京九州通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服务创新增动能”银企党建共建活动,研讨创新金融服务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中银资产坚持对标同行,推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先后前往同业AIC开展对标调研,形成多项措施建议推动管理提升。与长江创投公司党委、湖北产融党支部、广州产投资本党总支、广东中行投行资管部党支部开展联合党建活动,以党建引领推动高新技术、“双碳”产业合作项目落地。

截至2023年7月末,中银资产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累计参与绿色金融领域项目超过30个,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2023年上半年,新增优质资产项目全部为战略新兴或绿色低碳领域项目。

未来,中银资产将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中国银行绿色金融战略,不断丰富投资模式,大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厚植中银资产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共建美丽中国和助力中国银行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银资产力量。

(中银资产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