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将来——科幻“大咖”如此讲

时间:2023-10-21 13:49:02 推荐 753

新华社记者李力可董小红

Aircar飞行汽车、火星移民打算、新将来城NEOM、JWST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等10个科幻领域内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的进展或研究打算入选“年度科幻打算”……在为期5天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全球各地的科幻迷与科幻“大咖”共同畅想科幻与将来世界,许多热门科幻概念也随着科技的快速进展逐渐走进现实,成为本届大会上的讨论焦点。

10月18日,观众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题展览上观看历届银河奖获奖者金手模。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科幻文学培养了一代代年轻人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发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现在的世界正以很快的速度向科幻小讲中描写的想象世界靠近。”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讲,“我对将来技术很感兴趣,然而同样对现实中每一个技术突破感到激动。”

在本届大会上,人类改造、太空技术、人工智能等话题因其对现实社会与将来世界的重要妨碍而被多位大咖关注和讨论。

“在科幻作品中,我们描写人类经过基因改造等手段来习惯将来日子。在现实日子中,我们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来监测我们的躯体,将来我们可能会使用脑机接口来实现这些功能。”谈起现实科技与将来科幻,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认为,技术的进展必然改变日子的方方面面,而科幻作家可能提早帮助读者探究到这种变化。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苟利军看来,太空技术和科幻作品也密不可分。“科幻影视剧《星际迷航》中浮现的可视电话等都差不多成为了现实,《星际迷航》中所使用的‘曲率飞行’等技术也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研究。”

10月18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题展览上,科幻迷试戴依照电影《流浪地球》内容1比1制作的可穿戴地表服头盔。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硬科幻的核心是在作品当中融入物理知识,比如由于月球重力较小、大气稀薄,移民到月球的难度,事实上比移民火星更大,我认为移民火星一定会实现。”以对将来太空场景想象而受到世界读者喜爱的德国物理学家、太空专家、科幻作家布兰登·莫里斯对读者谈道。

“现实科技正在某种程度上沿着科幻小讲中所描绘的场景进展,在将来太空探究上,我们会更加需要具有高智商和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这些科幻小讲里描写的场景将随着科技的进步变为现实。”莫里斯讲。

而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突破,许多在科幻作品中才具备的人工智能的能力,在科学家们眼中也即将成为现实,大会多场活动也聚焦人工智能与科幻。

科幻作家严曦在长篇科幻小讲《造神年代》中描写了强人工智能的突破和意识觉醒,以及AI之间的战争和进化的故事,“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加持下的AI会进展到什么程度,在严谨的科学推理中,我们离答案还有很远的距离。”

“将来,可能人工智能会具备自主推理和学习能力。或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就像我们在《2001太空漫游》《钢铁侠》等科幻电影中看到的一样走进我们的日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宋彦展望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