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公布——种业振兴有了“领头雁”

时间:2022-08-13 15:30:19 推荐 425

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公布——

种业振兴有了“领头雁”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对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进展的通知》,公布了270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何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新举措将给种业带来哪些改变?怎么支持优势企业进展?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重点扶持优势企业进展。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

“种业振兴要培育好种业企业那个骨干力量。”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姚璐讲,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进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全国性种企。别过,有重量的种企还别够,种企多而别优、多而别强,持证种企中注册资本在亿元以上的仅占6%,种企市场销售额在全球占比仅10%。民族种业要进展,必须培育一批种业行业“领头雁”。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常年用种100亿公斤,养殖业每年需仔猪6亿多头、雏禽150亿羽、水产苗种6万亿尾,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当前,发达国家种业企业最显著特征算是对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创新要素具有较高“集成组装”能力,像电脑主板一样,使科研、生产、市场、投资都能找到相应“接口”,推进创新成果快速产出和转化。于是,不管夯实种业基本盘依然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做强做优种业企业。

中国社科院农村进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长全表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必须把扶优企业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一招,摆在种业振兴行动的突出位置,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领军企业,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惟独让更多拥有自有品种的优势企业成为种业市场的供应者、品种更新的推动者、产业融合的引领者,才能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

据介绍,我国农业物种类型多,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差异大,别同种业企业的进展方向、规模、水平也别一样,于是要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分不遴选优势企业,赋予分类指导、精准支持。去年以来,基于种业进展现状,农业农村部组织各省份及有关单位,对全国种业企业进行系统梳理,依照科研能力、资产实力、市场规模、进展潜力等,最终从3万余家种企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

构建三大层次种业阵型

记者了解到,我国正聚焦农作物、畜禽、水产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种业企业阵型。具体来讲,“破难题”阵型企业聚焦少数要紧依靠进口的种源,引进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补短板”阵型企业聚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的种源,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方面尽快缩小差距;“强优势”阵型企业聚焦有竞争优势的种源,巩固强化育种创新优势,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我国80%的农作物种子是企业提供的,从7000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中遴选出的69家阵型企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主力军。”农业农村部种业治理司负责人介绍,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方面,19家企业入围,聚焦水稻、小麦,构建“强优势”企业阵型,巩固和强化育种创新能力,为口粮绝对安全提供种源支撑;在其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方面,32家企业入围,聚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薯类等,构建“补短板”企业阵型,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全面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在满足人民美好日子方面,18家企业入围,构建“破难题”企业阵型,加快自主品种选育。

“目前我国要紧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良种对畜牧业进展的贡献率超过40%。”全国畜牧总站负责人介绍,此次从8000多家畜禽种业企业中遴选出86家阵型企业。其中,针对依赖进口的种源,要紧是白羽肉鸡,力争经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实现种源自主可控;针对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的种源,要紧是猪、奶牛、肉牛和羊等,力争在饲料转化率、产仔数等要紧生产性能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有产量统计的养殖种类75种。这次以产量超过50万吨或产值超过100亿元为标准,选择了45个大宗、特色养殖物种作为重点物种。”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治理局负责人介绍,水产种业阵型从19000多家企业中选出121家。“破难题”阵型聚焦育种难度大、人工繁育技术未突破或种源依赖进口的物种;“补短板”阵型聚焦育种有一定基础但市场占有率别高的物种;“强优势”阵型聚焦有较好育种基础且品种市场竞争力强的物种。

引导要素向企业集聚

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专家表示,要集中资源力量支持阵型企业进展,支持科研单位与阵型企业对接,开展科技、资源、技术、人才长期战略合作;鼓舞金融机构与阵型企业对接,推出更多适合种业特点的金融保险产品;推动种业基地与阵型企业对接,别断提升育种能力和良种性能水平。

技术和人才要向优势企业聚焦。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认为,针对种业企业原始创新、科研人员等短板,该院面向种业企业实施“四个开放”:种质资源开放,国家作物、畜禽、微生物优异种质资源和关键育种材料,优先向种业企业开放共享;育种平台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改良研究中心、种业创新实验室等优先向种业企业开放,打造科企联合实验室;知识产权开放,优先向扶优企业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积极与种业企业合作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种业人才开放,与种业企业开展人才互动互挂、共同培养。

资源和资本要向优势企业聚焦。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路伟表示,过去要紧以项目方式支持种业研发,存在竞争别强、推广别好等咨询题。近年来,重庆探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研发方式由定向研发向自主研发转变,补助方式由先补后研向研好后补转变,激发了种业活力。对获得后补助的重大品种,纳入全市主导品种优先示范。坚持后补助重大品种推广到哪里,相应的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就配套到哪里,做到“好马配好鞍”,释放新品种潜力。

专家建议,还要积极创设扶持政策。比如,支持阵型企业参与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和开辟利用,加快优异种质资源交流共享。支持阵型企业牵头承担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等任务,强化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支持阵型企业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提升基础能力条件水平。(记者 乔金亮)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