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新质生产力丨让“高能级”创新力成为产业“推进器”
科技日报记者 陈汝健 陈曦
“今年我带来的,是对于加快推进乳制品包装材料可回收的建议。”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景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乳制品包装材料是他们目前正全力攻关的绿色低碳新材料。
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载体。
“新兴”怎么催生“新质”?战略性新兴产业怎么巩固进展?记者围绕这些话题,对话全国两会代表委员。
壮大创新型企业,夯实产业基础
从黑白记录到彩色还原、从传统银盐到数字成像、从图像信息到新型膜材……“我们60多年的进展史,算是一部自主创新史。”侯景滨感慨道。
由电影胶片时代走来的中国乐凯,此时已从传统感光材料供应商,成功转型为新材料系统服务商。不久前,该公司经过了投资建设高阻隔膜产业化项目的审议。那个投资项目,成为破解乳制品包装“卡脖子”难题的尖端科技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核心要求是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侯景滨认为,这需要企业建立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中国乐凯为例,该公司已将技术创新体系及创新项目治理、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治理、技术创新规划与政策研究,全部纳入创新治理体系。“支撑企业将来5年至15年进展的产品规划,尤其重要。”侯景滨认为,这正是他们打造“关键原材、基础膜材、功能耗材”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条产品结构的关键。
以中国乐凯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在政策引导下不断进展壮大,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进程中,也为培育将来产业夯实了基础。
打造创新平台,助推产业快速进展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最大的特点是快,堵点也在于快。”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杨全红的体味,源于走访调研。
杨全红认为,成熟产能的快速重复建设,导致产学研深度融合未能成为产业进展的基本文化和惯性。这差不多妨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走向。
怎么破解?“要让‘高能级’创新力成为产业的‘推进器’。”侯景滨如是讲。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内的展示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内容引人瞩目。这个地方已成为重大原创成果的“策源地”。
大胆完全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高效的评价治理体系、灵便有力的政策资源优势……“我们以项目经理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以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萃取最紧迫的行业需求,以合同科研高效引导研究所技术与市场的对接步伐。”江苏产研院党委书记罗扬介绍,经过产业基础和创新活力的叠加,这个地方形成了集聚创新资源的强大磁场。
此时,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在这片“试验田”里生根发芽。
“我们目前已在南京、苏州等地建设研发载体70余家,转移转化技术成果7000多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200余家;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及美国哈佛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等180余家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建战略合作关系。”罗扬讲。
并且,江苏产研院还与江苏省内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50余家,凝练提出技术需求1900多项,企业意向出资金额超70亿元。其中,协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760余项,合同总额超过20亿元。
地处渤海北岸的河北省秦皇岛市,紧抓京津冀协同进展机遇,以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根本出路之一。但是,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市长丁伟在调研中发现,现实中还存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偏弱、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咨询题。
为此,他建议,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打造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完善以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创新服务设施为支撑的创新链,以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进展。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创新集群
“扶持政策是产业进展最肥沃的土壤。”丁伟认为,这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应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庆国认为,“应多提供一些产业扶持政策,尤其是在推动健康产业快速、可持续进展方面。”
卢庆国建议,鼓舞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跨行业的多元合作,在企业间、集群间形成协同效应;并且,关于有潜力的龙头企业,要以有力的政策加以支持和培育,使其成为引领行业进展的核心力量。
“去年,国家出台了支持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进展的‘7+6’政策。经过这一有力政策,我们吸引了多个生命健康产业项目落户。”丁伟讲,先行先试政策加速了生命健康产业集聚步伐。
“进展新兴产业,创新人才是关键。”侯景滨建议,要加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产业进展根基。
“总之,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如此才能迅速集聚产业新动能,打造更多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丁伟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