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 海水淡化供水保障力进一步增强
自然资源部6日发布《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为每日2522956吨,比2022年每日增加165908吨,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55个;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853.79亿吨,比2022年增加了83.32亿吨。
从地区分布与用途看,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10个省(区、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
海水淡化作为节水开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水质优、水量稳、不受气候影响等特点,可有效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成熟,在沿海地区工业用水方面节约替代了大量淡水资源。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循环冷却工程22个,总循环量为193.48万吨/小时。
当前,沿海多地积极推进海水淡化水的配置利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将海水利用纳入当地非常规水源配置、水资源利用、碳达峰、海洋经济等实施方案、管理条例或实施意见中,海水淡化在沿海供水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