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蹚出进展新路——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进展一线观察之三
科技日报记者
地区生产总值从2121亿元增长至5003.4亿元,跻身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成为山东省首个GDP超5000亿元的区县。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十年来努力奋进的结果。都市能级实现巨大跃迁,其背后离不开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自2014年6月获批以来,该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改革创新,构建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进展、镇街强管理”的总体治理体制,被誉为“最顺新区体制”。
理顺治理体制 积蓄进展动能
获批设立之初,青岛西海岸新区曾面临原胶南市、原黄岛区、原西海岸经济新区3套机构并存的复杂局面。
因此,新区从治理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经过精简机构、厘清职责,新区逐步构建起一套全新的体制机制。这次改革被总结为“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进展、镇街强管理”。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工委编办主任张大鹏介绍,所谓“新区管统筹”,即新区层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将新区工委管委与黄岛行政区党委政府机构合并,便于全区层面的统筹协调。新区下设功能区和23个镇街。其中,功能区重进展、重产业、重项目,积极承接用好区级经济治理权限,实现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办。
“对应功能区规划范围,我们优化调整镇街布局,实施镇街体制改革。”张大鹏讲,“我们强化了镇街基层党建、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职能,实现镇街促进展、保稳定、惠民生。”
改革一子落,进展满盘活。体制搞好了,机制理顺了,西海岸新区进展动能越来越足。京东方物联网挪移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算是这一改革成效的生动例证。目前,这一全球最大的挪移显示模组单体工厂正加速产能爬坡,满产后可具备年产1.5亿片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的能力。
京东方科技集团青岛区域办总经理于永烈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深切感觉到西海岸新区、青岛开辟区、王台街道合力保项目、促进展的高效率。“项目签约后,西海岸新区成立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区级领导挂帅,带领功能区、区直部门、国企、镇街经过项目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保障项目开工建设。从政府发布土地招拍挂公告到我们取得项目用地仅用23天,从拿地到进场仅用了13天!”于永烈讲。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用好“第一资源”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人才走访,赴省内外招贤纳士……这段时刻,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海舰和招才中心团队成员马不停蹄。
“越来越多的人才项目向新区涌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找到他们与新区合作的契合点,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把好的技术与市场紧密对接。”张海舰告诉记者。
西海岸新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力,整合了组织、人才、科技等多部门职能资源,成立国家级新区首家区招才中心。该中心被给予综合统筹、招才引智、平台建设等重要职能。新区从而逐步建立起更加顺畅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新区还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区级人才集团,构建了全链条市场化的人才生态服务模式,为人才进展精准赋能。
西海岸新区建立校城融合进展机制,特意设立“高校校长基金”,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张海舰透露,截至今年5月,新区已向16所高校累计拨付了8000万元的“高校校长基金”。在基金的支持下,各高校经过自建、校企共建等方式,打造了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中试研究中心等65个人才科创平台。这些平台已集聚重点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人才1117人,撬动社会资金22.63亿元,带动企业新增市场产值26.34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等7项手续合并为‘开工一件事’办理,一次办成,省时省力。”近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青岛海嘉开辟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办完项目开工相关手续后,对当地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自2019年起,西海岸新区连续五年发起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目前,该区已滚动出台5.0版集成改革政策,清单化列出了1200余项任务举措,积累了300余项经验做法。自获批以来,该区经营主体由6万户增长至44.5万户,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作为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前沿阵地,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持续推进流程再造、技术创新、服务优化。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志介绍:“我们不仅抓改革,更抓改革的效能。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我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究和实践,以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提升区域营商环境‘软实力’。”(记者 滕继濮 王健高 宋迎迎 实习记者 李诏宇 通讯员 宋雪 刘伟)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