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丨保护大熊猫的下一站
科技日报记者何沛苁
你能分清每只大熊猫的长相吗?
除了吃竹子它还吃什么?
大熊猫都有哪些叫声?
它和熊一样也要冬眠吗?
7月4日14时,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共同主办、科技日报社媒体支持的“青少年科技素质提升打算”系列情景大师直播课《保护大熊猫的下一站》,将带大伙儿探访大熊猫的趣味日子,了解“大熊猫守护者”们的日常工作,并在野外追寻大熊猫的足迹。
大熊猫的趣味日子
作为美食大国,咱们的国宝大熊猫自然也继承了“吃货”血脉。在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熊猫厨房,除了有每日为大熊猫准备的新鲜竹子外,还会为它们非常制作营养、美味的窝窝头,窝头长什么样?都有哪些配料?怎么制作?直播中主持人将带大伙儿体验这一有趣的制作过程。此外,“奶爸奶妈”们还要给大熊猫幼崽精心准备调制的盆盆奶,看着它们争着喝奶的模样,相信你的心都会化掉。而饲养大熊猫的工作可不仅仅是“喂饱饭”这么简单,他们还要时时间刻紧盯这些国宝们的状态,随时调整食物结构和进食量,同时观察它们的精神状态是否健康。
大熊猫生宝宝和人一样,也有婚房、产房和月子屋。不仅要做好铲屎官、投喂官,“奶爸奶妈”们还得是合格的接生医生和月嫂。在直播中,饲养师将为大伙儿说述怎么照顾大熊猫分娩:怎么判定大熊猫有没有怀孕,应该怎么样照料熊猫妈妈坐月子,假如熊猫妈妈生了双胞胎应该如何做……
大熊猫的野化培训之旅
你们可千万不要认为“奶爸奶妈”们辛辛苦苦繁育大熊猫,不过为了放在动物园里供大伙儿参观。圈养大熊猫繁育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复壮野生熊猫小种群。人工圈养生殖的大熊猫,通过野化培训后,放归到野外濒危小种群里,就能够改善遗传多样性、降低小种群灭绝的风险。那么从圈养到放归,大熊猫幼仔都要上哪些“培训课”呢?直播中主持人将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的饲养师一起穿上“熊猫服”,全程参与将大熊猫田田和幼崽从野化培训一期转移到野化培训二期的过程。其间,饲养师还将为大伙儿说述大熊猫野化培训中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追踪野生大熊猫的足迹
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到大自然中就能够了吗?在大山深处有如此一群人,他们每天的工作算是追踪放归大熊猫的日子状态,这也是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但监测隐匿在漫漫山野里的大熊猫行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除了在人工洞穴、饮水点、大熊猫经常出没的兽径上设置红外线相机外,巡护员们还要躯体力行、不辞辛劳地走遍野外的每一寸土地,记录大熊猫的踪迹、粪便、啃食竹子的痕迹。你明白大熊猫的粪便长什么样吗?科学家是怎么经过粪便来判定大熊猫的年龄和身份?直播课中都将揭晓。
精彩直播不容错过,大伙儿能够在7月4日14时进入中国科技网、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公众号直播间、青少年科技素质提升视频号进行围观哦!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