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条款,挡不住中国航天崛起|国际科技论谈

时间:2024-07-06 14:05:20 推荐 741

胡定坤

嫦娥六号探测器带着人类首次采集的来自月球背面的月壤返回地球后,中国迅速向全球宣布,欢迎各国研究人员申请参与月壤样品研究。可是,美国的科学家们却犯了难,月背月壤的科学价值不言而喻,但与中国合作却有违法风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就此讲过,要确保不违反法律,不违反沃尔夫条款。

沃尔夫条款,2011年由时任美国众议员的弗兰克·沃尔夫提出并获得美国国会经过。该条款禁止NASA以任何形式或方式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禁止NASA在其相关设施中接待中国官方访客,除非这种合作得到美国国会和联邦调查局的批准。

毫无疑咨询,沃尔夫条款的目的算是经过阻断中美太空合作,遏制中国太空技术的迅速进展,挡住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之路。

显然,沃尔夫条款低估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从2011年到2024年,中国航天进展日新月异、今非昔比,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空间站建成后投入运营并实现航天员长期驻留、天咨询一号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直至嫦娥六号带着两公斤月壤顺利返回地球。

2021年,就在沃尔夫条款提出十年之际,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曾特意举办研讨会,评估其效果与得失。曾在2009年至2017年间担任NASA局长的查尔斯·博尔登在会上讲,沃尔夫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是减缓或阻止中国开展太空打算,它根本没有做到。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麦克纳讲,被排除在美国领导的航天任务之外并没有让中国人气馁,相反,这推动了中国制定和开展自己的航天打算和任务。

假如讲沃尔夫条款起到了什么作用,那算是将中美太空合作推入困局。2023年10月初,我国宣布将向全球开放嫦娥五号采集月壤样本的研究申请,直到11月底,NASA才获得国会和联邦调查局批准,允许其科学家与中国合作。NASA兰利研究中心地球科学研究员格雷格·舒斯特曾这样评价,沃尔夫条款确实把兰利的地球科学束缚住了,他甚至被告知不要回复来自中国域名的电子邮件,这阻止了不少地球科学工作的开始。

沃尔夫条款的浮现和长期存在基本上美国某些政客对中国的病态心理作祟。对美国来讲,它损人害己;对世界来讲,则可能损害全人类的太空事业。正如欧洲太空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马可·阿利贝尔蒂所讲,假如没有中国参与,全球就无法为太空管理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无法为人类太空活动的安全、保障和可持续性制定明确的规范或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该修正案惟独效地实现了一个目标,即阻止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其妨碍是灾难性的。”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