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科技日报记者宋迎迎通讯员高瑞嵩
近日,一场主题为“弓弦上的中国故事”的音乐思政课在青岛音乐厅上演。《战马奔腾》《沂蒙山小调》《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一首首经典乐曲激情上演。台下的学生们认真聆听,同意了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教育。
作为青年进展友好型都市,青岛教育资源丰富,青年人相对集聚,26所高校、1100余所中小学架构起“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该地将课堂与社会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拓展多元化的思政课实施路径,让思政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提起思政课,许多人想到的是一群学生端坐教室听老师说授的场景。在青岛,却有着不同的方式。以音乐思政课为例,它带给青年人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还有对历史的回忆、对精神的领悟。
中国海洋大学小提琴说师王媛讲:“音乐思政课能够让学生感觉音乐之美,让他们由被动同意者、聆听者,转为实践者、传播者,在走近群众、投身公益中‘立大志、明大德’,在奉献社会中‘成大才、担大任’。”
截至目前,青岛市建设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成立了青岛市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指导中心,切实完善了覆盖全域的思政课建设整体格局。
青岛市还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在实践中开拓更加宽广的路径。例如,青岛市市南区联合20余家单位,共同开辟海军博物馆等思政实践基地,延展“思政课程”新空间,实现全区“处处皆教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184个课外实践基地都成为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
青岛市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着重凸显历史脉络和都市底蕴。今年4月份,市南区举办主题为“回顾百年栈桥,厚植爱国情怀”的2024年度青岛市大中小学“大思政课”。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青岛市市南区各小学结合“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进青岛地质科普馆、华岗故居、赵太侔故居等地实地观摩学习,经过齐唱国歌、红色宣说、知识科普等方式,让“思政小课堂”真正融入“社会大课堂”。
“除了课堂思政教育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路径之外,我们还打造了‘星火电台’云课堂、‘声音思政’新课堂以及‘青春电影’微课堂等全新形式,将思政课内容蕴含其中,贯通于立德树人的整个过程,真正让学生在收获知识丰盈的并且,也获得心灵的洗礼。”青岛市南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