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百余位农业专家奔赴灾区指导生产

时间:2024-07-09 13:31:15 推荐 607

科技日报记者洪敬谱通讯员周晓璇

“感谢安徽农业大学的帮忙,让我家受损的稻田里又插上了秧苗。”7月8日,安徽省怀宁县三桥镇三里畈村水稻种植大户丁邦位对记者讲。

连日来的强降雨,淹没了怀宁县三桥镇千余亩稻田。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补改种”专家组组长董召荣教授一行,前往怀宁县三桥镇三里畈村,现场向受灾农户传授抗灾减灾技能。

鉴于丁邦位家的受灾事情比较严重,安徽农业大学协调了100亩田的秧苗捐赠给丁邦位。

6月下旬以来,江淮以南地区接连遭遇暴雨天气,给安徽省夏季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农作物生长受阻,农田受损。

7月初,安徽农业大学发挥学校技术、人才资源优势,第一时刻召开服务抗灾减灾工作调度会,专题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研究指导措施。

该校制定了《服务抗灾减灾实施方案》,印发了《水稻洪涝减灾技术方案》《玉米排涝保苗技术指导意见》《大豆抗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园艺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方案,并成立水稻、玉米、大豆、园艺作物、畜禽、水产等抗灾减灾技术指导专家团队,依照受灾作物分布及防灾任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抗灾减灾工作。

在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连日大雨导致该镇五丰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贞家的稻鳖田受灾严重。

安徽农业大学水产专家丁淑荃老师每天都和陈贞保持联系,了解稻虾、稻鳖田的受灾事情,及时指导她制定后期生产补救措施,并安排黄山稻渔科技小院的科技人员帮助合作社做好水质消毒、监测,把损失降到最低。

“水退后,选择后期适宜稻虾田生长的水稻品种抓紧补栽秧;7月下旬至8月中旬,采购每只规格500克左右的甲鱼投放到稻田里,实现稻鳖共生。”丁淑荃给陈贞提出了减灾指导意见。

“丁老师不仅从生产模式上赋予技术指导,还事无巨细地帮我们挑选水稻和甲鱼的品种,她成了我们合作社的主心骨。”陈贞讲。

截至发稿时刻,安徽农业大学100多名专家陆续奔赴黄山、宣城、怀宁、定远、临泉等20多个县(市)区,开展技术指导200余人次,发放抗灾减灾技术指南500余份。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