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因地制宜加快进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科技日报记者张晔实习生胡泽妍
海域面积和海岸线均占江苏1/4的南通市,怎么接着书写高质量进展优秀答卷?7月30日,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上,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给出答案,将突出产业载体、创新要素、协同路径,用好长三角一体化进展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加快进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2020年,南通迈入万亿都市行列,2023年经济总量达1.18万亿元。沿海是南通最大的资源优势和潜力所在。南通拥有海域面积8949平方公里、占全省四分之一,海岸线276公里、占全省四分之一。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承载空间、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进展。2023年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沿海三市二分之一。
张彤介绍,2023年,南通引进科创项目1428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船舶海工、高端纺织跻身国家先进创造业集群。南通将抢抓机遇、扛牢使命,开拓蓝海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今年5月,江苏省沿海地区高质量进展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吹响了新一轮向海进展、向海图强的号角。接下来,南通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进展。一是坚持产业拓海,大力进展绿色新材料、海洋新能源、船舶和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先进创造业以及海洋渔业、海洋服务业,积极布局氢能和新型储能、深远海装备、低空经济等将来产业;二是坚持科技强海,加快构建面向海洋经济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海洋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东南大学南通校区加快建设,加强涉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转化和产业孵化;三是坚持人才兴海,推出“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打算,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面向海外纳才;四是坚持开放活海,打造“黄金水道”“联运丝路”“开放枢纽”,更大力度落实“水运江苏”部署,构建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通道。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