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览巴黎奥运(2):奥林匹克的博览会影子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勤伯
每届奥运会都会重复浮现一些话题争议,都是双方基本上在复述4年前自己的立场,谁也讲服不了别人,等着4年以后再吵一次。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举办奥运会是否劳民伤财。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申办奥运会的都市数量大不如前算是很好的例子,大多数人对奥运这种国家营销活动没兴趣,巴黎获得主办权不费吹灰之力。
但反方同样能够讲,巴黎和法国那么在意获得2024奥运主办权,而且那么在意把奥运办出自己的风格,恰恰证明举办奥运仍然具有重大意义,竟然还有比巴黎更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大都市吗?
实际上,2024夏奥,递交了主板申请的一共有5个都市,除了巴黎、洛杉矶,还有罗马、布达佩斯和汉堡。布达佩斯和汉堡是因为市民公投结果选择退出,罗马则是很倒霉地遇到市长换届选举。
实际上,意大利政府和意大利奥委会为了罗马申办2024做了特别多的工作,而且志在必得,前菲亚特总裁蒙特泽莫罗准备好了出任奥组委主席。然而罗马市长选举中,左翼神棍政党的拉吉脱颖而出当选市长,随后她选择中断了罗马市政府参与的申奥工作,拒绝以市长身份在申奥担保书上签字。意大利奥委会不得不退出申办,国际奥委会公开表达了遗憾。
拉吉当时的理由很符合该党的风格:“20多亿欧元那么多钱,罗马的马路坑坑洼洼到处都需要修补,哪里能够用来搞奥运?”为意大利退出申奥恼火不已的总理伦齐回答讲:“这20多亿欧元是国际奥委会给的,要不你给巴赫写封信,罗马不申奥也让他把钱打给你?”
后来的结果大伙儿都看到了,罗马的道路不仅接着坑坑洼洼,而且更加坑坑洼洼,更严重的是垃圾没有人清理,不少街区垃圾如山。随之浮现的是大量的老鼠、蛇和野猪,甚至有市民拍摄到野猪一家规规矩矩地从斑马线上过马路,比罗马人还规矩。2024夏季奥运会没办成,动物四季奥林匹克倒是永久入驻了。
即使在欧美,在反对举办奥林匹克的人群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对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现代奥运会缺乏了解,认为算是开幕式比排场,然后一群人闹哄哄,或者还有不停地升国旗奏国歌。
现代奥运事实上有着两个很重要的价值,而且这两种价值从未年久失色。第一个是现代大城市的都市形象营销。这是古代奥林匹克和现代奥林匹克的一大区别。1900年巴黎奥运是在5个月时刻里举行的,不少运动员几年都不明白自己在巴黎参加了奥运,因为奥运作为一个单元被放进了巴黎万国博览会里。
经过促进各国建设自己的奥委会,顾拜旦花了不少努力才让奥运会和博览会分开。然而奥运会作为“体育博览会”的性质和特点是一直存在的,虽然在一些赛场上可能显得争夺激烈、火药味浓郁,总体而言奥林匹克却一直是一种万国体育博览会的氛围。
现代文明是围绕国际大城市建立起来的,在过去的100年里,不少大城市的规模都在急剧翻倍,也在那个过程中冒出各种新咨询题。举办奥运会,提供的是翻新国际大城市形象的机会。像本次巴黎举办奥运,就连不少居住在巴黎的人也感慨对自己的都市有了一番更积极的印象。如此的收获关于举办都市来讲是分外积极的。
第二个价值则是体育运动的推广。这一点是现在不少人对举办奥运失去兴趣的缘故。在20世纪的不少年里,多种现代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举办奥运可以促进这些体育项目在本国更好的进展,吸引更多人参与。
然而在21世纪,随着职业和民间体育的深入进展,各国都差不多形成了既定模式的体育经济甚至体育传统,奥林匹克作为载体传播体育文化的作用明显减弱了。
这是什么原因巴赫在担任奥委会主席期间致力于引进更多的新项目,尤其是受年轻人喜欢的项目。举例讲,日本运动员不仅包揽了本届奥运女子街式滑板金银牌,而且在目前的世界排名中包揽了前5名的4个席位,这算是东京奥运的遗产。
在日本如此一个崇尚沉默和慎重、规范有序行为的国家,滑板文化一直进展较弱。日本滑板杂志VHSMag的编辑梶谷雅文曾在同意采访时讲过:“滑板运动并不扎根日本,日本人往往可不能同意他们不了解的东西。”
但是,为了主办2020年奥运会,日本政府决定支持滑板运动,全国各地修建了约400个滑板公园,要紧是吸引儿童的参与。之后滑板运动参与人数呈指数级增长。更意外的是,滑板吸引了不少日本女生,她们大概把这项外观不太循规蹈矩的运动,视作对较为压抑的成长氛围的反叛——然后,她们从占据本国滑板公园,迅速占据了巴黎奥运领奖台。
来源:体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