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屋子、超级空调……夏季降温“黑科技”了解一下

时间:2024-08-02 15:47:42 推荐 385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不少地点都记忆了持续的高温天气。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里,全国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而8月上中旬,我国还有两次明显的高温天气过程,强度高、范围广。

夏季高温持续全球变暖是主因

目前所记忆的高温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关系?全球升温又会对我国产生哪些妨碍?

今年夏天什么原因这么热?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介绍,今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厄尔尼诺带来了大气环流异常,直截了当造成了今年我国夏季气温偏高。但相较于时期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妨碍则更为持久和深远。研究显示,2015年至2023年是1850年有全球气候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9年。关于中国来讲,2016年至2023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8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特别明显。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妨碍显著区,最直截了当的妨碍算是夏季高温热浪和暴雨洪涝的日益频发,地方也从曾经的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扩展到了华北、东北甚至西北。气候的极端化也更为明显。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关于中国来讲,总体60多年的总降水量略有增加,然而增加不是特别明显。然而,我们看到强降雨过程,实际上在呈增加的趋势。它就带来包括从能源、交通、健康、都市进展、产业链的一系列的经济方面的妨碍。

作为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受全球升温妨碍更加明显,整体增温的速率是中国平均速率的两倍以上。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这么快的增温,它实际上关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包括它的冰川冰冻圈,带来很大的妨碍,可能对将来下游地区水资源带来不利的妨碍。

此外,专家还介绍,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高温天气,还会对人类的日常日子带来妨碍,造成各地中暑和热射病事件增多,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应该做好应对工作。

新技术为都市建筑“遮阳降温”

专家介绍,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除了做好短期的预判和重点人群的防护之外,还要做好习惯气候变化的工作。比如都市的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生产日子的布局,都应做好习惯气候变化的调整。在素有“火炉都市”之称的重庆,当地一些建筑采用了遮阳、通风、散热的高科技,既提高了室内环境舒适度,也减少了建筑能源消耗。

日前,全球首个全立面热致调光自动遮阳大楼,在重庆“诞生”。这座建筑采用有“变色龙”玻璃之称的热致调光玻璃,在空气温度达到35℃以上时,玻璃会自动开启雾化遮阳功能,就像给建筑打起了遮阳伞。

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的翠渝路上,还有一栋与众不同的绿色屋子,叫“重庆屋子”。在这栋屋子上,金竹、常春藤等几十种植物遍布每一层露天花园,覆盖着整个建筑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色的“外衣”,夏天植物长得最茂密的时候,能够形成自己的小气候,降低整个玻璃表面的温度。

“重庆屋子”总设计师陈航毅:“重庆屋子”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巧妙地利用了山坡上的风和建筑一起“呼吸”。从西北角进风、东北角出风的“L”形通道,让室内更加凉爽舒适。依照测算显示,“重庆屋子”经过为建筑穿绿衣以及地道风系统、架空通风系统、雨水回收系统,每平方米能够比普通的节能建筑多节能40%到50%。

“超级空调”错峰制冷减少都市热浪

每逢高温天气,建筑别处密集的空调主机也给都市热浪再添了一把“火”。最近在广州的金融城,一个集中供冷站刚刚建成,它将在夜间制冰白天送冷,在保障建筑恒温的前提下,既合理利用了能源,也让建筑身边不再热浪滚滚。

在广州国际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五层,一个区域集中供冷站在进行投入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在并列排放的大型制冷主机旁边,有一个能储存3000立方米冰水的蓄冰池。每到夜晚电力负荷低峰的时候,那个被工作人员称为“冰宫”的区域就会开始“蓄冰”的工作。

蓄冷系统在负荷较低的时段制冰蓄冷,既能够减少在用电高峰时段对高成本、高污染火电机组的依赖,又能够在用电低谷时段充分利用光伏、风电等不可调控能源多余的电能,从而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集中供冷系统显著减少了都市中大量分散的小型空调设备,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也能减少热量的吸收,有助于降低都市环境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