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小组团”援疆团队助力康复学科进展
科技日报记者梁乐朱彤通讯员马月王淅
走进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着康复治疗。这个地方既有传统的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有现代化的医疗辅助器械。
“多亏了福建来的援疆专家,为我们康复科的学科进展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让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刘犇告诉记者,尽管康复科是全院组建最晚的科室,但这支“小组团”援疆团队的到来,让康复科“后来者居上”,在医疗技术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经过多种举措不断扩大援疆工作效益,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依托“丝路同源 智惠闽昌”福建省智力援疆柔性人才引进平台,为昌吉市柔性引进了多个专家团队。昌吉市人民医院引进的主攻康复学科建设的“小组团”援疆团队—“重点薄弱科室柔性援疆专家人才项目”算是其中之一。
这支“小组团”援疆团队由泉州市德化县医院赖宏忠、许镇东、毛文浒三位专家组成。
“小组团”援疆团队专家与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大夫进行业务讨论。崔越摄
作为团队队长,德化县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赖宏忠从事临床工作已有33年,他先后两次来到昌吉开展实地指导帮扶。目前他正在着手编撰三年康复学科进展规划,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诊疗流程、科研能力等多个层面进一步夯实康复医学建设基础。
今年4月,康复科接诊了一名中学生,其在进行骨折手术后三个月仍不能下地行走。团队成员、德化县医院主管治疗师毛文浒带领同事为患者制定专业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治疗很快取得效果。
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师韩艳讲,往常科室的康复治疗方案比较单一,但“小组团”援疆团队带来了新型康复模式,在现代医疗设备辅助康复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对神经康复、外周疾病和肢体康复效果十分明显。
除了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模式外,这支“小组团”援疆团队还在现有设备的潜能开辟利用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韩艳介绍,医院原有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大多用在肌骨疼痛方面,团队专家毛文浒以《体外冲击波在康复科的临床应用》为题,在科室进行专业培训,极大拓展了医护人员对体外冲击波治疗习惯症的认识,并大范围用于身边神经损伤、中枢神经损伤等领域,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在“小组团”援疆团队指导下,昌吉市宁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已有的器械、沙疗等项目向康复治疗领域拓展,不少患者从中受益。
赖宏忠表示,“小组团”援疆团队将致力构建“医院临床科室+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家庭”的三级康复医疗模式,以满足将来各族群众康复服务需求。
昌吉市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指挥长蒋文强表示,依照规划,昌吉市将在今年底建成昌吉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治中心,其中规划的“国医馆、微创中心、母胎中心和康复中心”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项目。“小组团”援疆团队将持续发挥智力优势,让更多援疆成果惠及群众。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