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AINT LOUIS x PLAYBOY「Cover by Andy Warhol」联名胶囊系列释出 (1/2)
关于身担「流行文化之父」的AndyWarhol来讲,他与西方传统美最要紧的承载体系——宗教的关系是微妙的:在一座坐落于匹兹堡的天主教堂长大、同意过教皇(甚至包括1980年的JohnPaulII)的洗礼,却把自己如此的记忆,用一则「我是个肤浅的人」的宣言,埋葬在了天主教的旧形式中。而事实证明,「宗教本体」关于Warhol作为「圣徒」与自己身上的所有标签抗争的故事也投来过欣赏的目光。在宗教的妨碍下,他最终找寻到的并非上帝指引过的方向,而是「待己诚实」的骄傲。他不再是单纯的信徒,他足以用自己的故事启示着其他以「抑制本我」作为苦修的人们:他成为了「教皇」,一个用艺术的形式自由表达的波普教皇。
当你把《PLAYBOY》的兔子头标志穿在身上,你就等同于向世界宣布:你重视自由地表达自我,相信制造力的力量,注重健康,注重Sex-life,享受当下。那个淘气也优雅的燕尾服兔头,是《PLAYBOY》的始创成员、艺术总监ArtPaul在1953年设计的——有它的地点,算是《PLAYBOY》浮现的地点。那个兔头,代表了《PLAYBOY》从创刊以来象征的快乐的日子方式,而认可它的人,相信同样也是老练、自信、顽皮,骄傲地追求快乐的人。——节选自《PLAYBOY》官方Guidebook《TheVoiceofPLAYBOY》。这让Warhol与《PLAYBOY》的相遇显得这样不需多用言语赘述,因为他们的惺惺相惜,好像是这样的和谐。
双方的合作第一次发生在1961年,Warhol用他标志性的双层丝网印刷制造了一个Iconic的女性躯体流行符号;第二次是1969年,Warhol与策展人CharlesStuckey一同用复印机创作出了最非凡的自画像,一组死亡面具;第三次是1974年,Warhol用宝丽来相机和拼贴手法,为杂志掌镜了海报;而第四次,他们则回到了原点。Warhol用自己的手法重新创作了兔头,同时在当时的《PLAYBOY》艺术总监TomStaebler的建议下选择了别具动感的红、粉、蓝调配色方案,最终成就了1986年1月的经典封面。
为了纪念这段佳话,同样以勇于表达、追求愉悦为骄傲的SSSAINTLOUIS同样以「娱乐圣徒」的身份走到了台前,以《PLAYBOY》1986年1月,也算是AndyWarhol再创作的兔头封面为源头,并结合SSSAINTLOUIS和《PLAYBOY》一贯的玩味创作手法,以一套完整的胶囊系列拉开帷幕,将享乐至上,勇敢表达的精神延续至当下的时空。联名合作的首波释出单品将包括一系列印花T恤、卫衣、裤装及配件,向经典致敬的并且,也以直截了当醒目的视觉元素与舒适的穿着体验,作为勇于表达自我,追求享乐日子方式的氛围而发挥作用。
来源:CFW服装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