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浮现罕见鹰柱鹰河奇景

时间:2022-10-25 16:13:27 推荐 411

鹰上下盘旋,形成一个柱状体,称之为鹰柱,鹰列成纵队飞行,形成一列,称之为鹰河,据悉东北浮现罕见鹰柱鹰河奇景,这是如何一回事呢?什么原因会浮现鹰柱呢?和腾阅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东北浮现罕见鹰柱鹰河奇景

近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和爱鸟志愿者在鸟类集中迁徙的过海通道上进行全天候监测时,发现了罕见的“鹰柱”与“鹰河”奇观。

100多只一般、大、毛脚、苍鹰等大中型猛禽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盘旋,这种“鹰柱”现象维持了约20多分钟,鹰群才逐渐散开。随后,百余只老鹰排成比较密集的纵队队形朝前飞行,形成了一条由老鹰组成的奇妙“鹰河”。

据了解,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0年,要紧保护对象是蛇岛蝮、候鸟及其生态环境。

现记录鸟类达34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1种。蛇岛蝮的种群数量从保护区成立之初的1万条增加到近2万条,并持续稳定。

目前该保护区差不多成为东北亚大陆候鸟南迁北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成为了观察、监测秋季猛禽迁徙的最佳地方。

什么原因会浮现鹰柱

俗话讲“天有异象必有妖孽”,有人担心鹰柱的浮现是不祥之兆,那事实怎么呢?

事实上,老铁山鹰柱事件差不多不是第一次发生,9月17日,老铁山附近就发现了难得一见的“鹰柱”现象,当时上百只凤头蜂鹰在空中盘旋,然后慢慢向南飞去。

“鹰柱”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今年国庆节期间,武汉上空就浮现了鹰柱事件,上百只鹰、雕、隼、鵟等猛禽在高空盘旋,形成鹰柱,之后又排成密集的纵队队形向前飞行,形成“鹰河”。

“鹰柱”事件的形成,事实上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天和

“天和”指的是目前那个时期正是鸟儿迁徙的季节,来自北半球的鸟儿正在组队前往南方,甚至是南半球,其中体型较大的个体通常会以小型群体迁徙,而体型较小的鸟儿会组成上千只的大群,甚至是多种鸟儿聚集在一起形成上万只规模的群体向南迁徙。

地利

“地利”则是老铁山位于候鸟迁徙路线上,同时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全球一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通过我国的要紧有3条,分别是:

西太平洋,要紧是从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岛,沿途通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要紧是从西伯利亚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通过我国中部省份;

中亚-印度迁徙路线,要紧是从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通过我国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

其中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是世界上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也是最拥挤的一条迁徙通道,而大连老铁山刚好位于这条迁徙路线上,是附近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

更重要的是,辽东半岛轮廓呈漏斗状,受三面环海地形妨碍,南迁的猛禽们会在聚集在老铁山地区渡过海洋。

途经老铁山南迁的鸟类占我国东北地区鸟类种数的一半,其中猛禽43种,占全国99种猛禽近一半,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是国内公认的观察、监测秋季猛禽迁徙的最佳地方。

每年候鸟迁徙季时,老铁山都会变得特别忙碌,今年也不例外,从9月1日到10月7日,观测小组差不多在老铁山岬观测到南迁的猛禽约3.3万多只,其中在9月22日,观测小组观测到了3170只猛禽路过,妥妥属于“千猛日”,这些年来,老铁山的千猛日浮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人和

“人和”则是人类的保护与观测。在过去,老铁山尽管也会有大量候鸟南迁,然而过去盗猎鸟类现象特别严重,这些年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以及人类富裕之后,也不再依赖捕鸟为生。

过去尽管也有许多候鸟路过老铁山,然而人们对候鸟的观测并不完善,很少有人去观察鹰柱,鹰河事件,所以鹰河和鹰柱事件才这样罕见。

上升气流

天时地利人和不过基础条件,想要观测到鹰柱和鹰河还需要特殊的条件:一股旋转上升的气流。

猛禽是御风飞行的高手,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为了减少能量消耗,猛禽们通常会选择天气良好的半天,利用热气流和上升气流翱翔。

而老铁山地区有数十座岛屿,在热气流微弱的海面,这些小岛会形成一座座“热岛”,有了它们产生的上升气流,猛禽就能够从一座岛“跳”到另一座岛,完成海上迁徙。

假如空中正好有上升气流,猛禽们便会集体利用自然条件,借助气流盘旋而上,所以才会形成“鹰柱”“鹰河”的奇观。

鹰河和鹰柱的形成基本上自然现象,不过平时很少会形成,或者讲形成了也没人看到,所以才是一大奇观,但它绝不是“不祥之兆”,看到鹰河和鹰柱我们没必要担心。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