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制度框架 健全准入治理 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方法征求意见

时间:2022-12-15 15:03:05 推荐 750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4日就《金融基础设施监督治理方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方法》旨在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治理总体制度框架,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准入治理,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进展格局,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方法》分为六章,共四十六条,明确了六类金融基础设施准入与监督治理的细化安排,包括总则、设立和准入、运营要求、监督治理、法律责任、附则。

《方法》明确,金融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资产登记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含开展集中清算业务的中央对手方)、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国务院相关决定及本方法规定,经批准负责建设、运营和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

并且,《方法》完善了金融基础设施准入安排。《方法》对在境内设立金融基础设施的条件,包括股东及“董监高”资质、资本要求、系统建设等作出规定。并且,《方法》明确了国务院金融治理部门对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实施准入治理的职责分工。

在强化金融基础设施运营要求及风险治理方面,《方法》明确了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在关键业务岗位治理、技术规范、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和灾难备份机制等方面的运营准则。并且,对金融基础设施及其运营机构面临的法律、信用、流动性、业务及运营风险等提出具体治理规定,要求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监测所在市场整体运行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强化风险治理。

在监管方面,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方法》规定了国务院金融治理部门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督治理要求,包括备案事项、报告事项、处置及退出事项,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认定标准。其中,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的,由国务院金融治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监管。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现有的机构监管职责不变。

此外,《方法》对金融基础设施相关主体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方法》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规定了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相关罚则,对未持牌经营、“董监高”人员不符合任职条件、行政许可申请存在虚假申报等事情的机构及相关人员,采取不同层级的行政处罚方式;并且,《方法》还明确了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者自身的责任追究机制。

专家介绍,通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整体稳健。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治理总体制度框架,将助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市场定价与资源配置功能。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