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环境下,怎么办赛和参赛?官方指南来了!

时间:2022-06-30 17:16:38 推荐 364

随着逐渐入夏,国内天气事情复杂,江南华南与强降雨作伴,华北黄淮高温天气增多。高温、高湿天气的浮现,也对赛事组委会办赛、大众选手参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事情下,怎么办赛和参赛,中国田径协会为大伙儿整理出来一份完整指南。

参赛篇

天气逐渐炎热,跑完步未来大汗淋漓的感受或许很爽,但一定要明白高温高湿天气对跑步的人来讲,是一个特别大的考验。因为高温高湿造成的头晕等反应很有可能是中暑、热射病等的症状。于是高温高湿天气怎么参赛,下面这些你一定要明白!

高温天气

“三伏天”跑步勇气可嘉,但更要掌握这些高温天气跑步的知识点,怎么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别殆”!

识不高温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将持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2℃的天气定义为高温天气。该环境下人体易感到别适,中暑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如今跑步更要注意安全。

那么,在高气温天跑步,除了避开最热时段,选择轻薄、透气的速干衣裤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注意心率而非配速

高温天气人体散热负荷大,易引发疲劳,进而导致运动表现下降,这是躯体自我保护机制运转的结果。建议将心率操纵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间,若心率过高应适当降低配速。

及时补水是关键

补水是关键!跑步补水很重要,非常是补充电解质液体。尤其高温天气,跑前1小时饮水500-800毫升会有效降低脱水风险,跑步过程也要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后补水量应大于汗液丢失量(可称量运动前后体重作为补水量的依据)。

适当减少运动量

在热环境中运动量应保持在日常的70%-75%,例如平常跑10公里,高温天建议跑7-7.5公里就够了。更重要的是降低运动强度,经过运动强度的操纵将心率操纵在合理范围。

此外,高温天气跑步一定量力而行,浮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应停止运动,降温补液。

高湿天气

什么原因那些气温别是很高但湿度很大的天气,跑起来却那么难受?这个地方面学咨询很大!

人的体感温度别仅受温度妨碍,还受到湿度妨碍。基于此,炎热指数将湿度温度的组合分为4个级不,表示户外活动风险。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的高湿天气通常在26-30度,尽管气温没有三伏天高,但湿度往往超过了80%,由于湿度高、气压低,很容易发生中暑。

那么高湿天气跑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事实上,高温天气跑步注意事项同样适用于高湿天气,此外,你还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适当降低配速,加大呼气深度

气压低时,人体血液循环能力下降,血液携氧能力别足,容易浮现呼吸别畅,跑步时呼吸更频繁。但过于频繁的呼吸反而会降低呼吸效率,于是应操纵呼吸频率,加大呼气深度。并且,可故意识地降低速度,别要让躯体负担过重。

操纵运动强度

高湿天气运动,人体的氧使用效率与散热效率明显下降,容易感受四肢沉重乏力,浮现疲劳,于是要操纵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刺激,防止中暑、运动性疲劳等状况。

增加训练频次,缩短训练时刻

差不多习惯高湿天气的跑者,只需适当缩短训练时刻,增加训练频次,避开暴雨等极端天气。但关于在该地区短暂逗留的人,即便有跑步适应,高湿天气也建议停跑。

跑步装备要带好

高湿天气湿度高散热差,脚底易磨出水泡,建议穿压缩袜,减少皮肤和鞋的摩擦。跑步时能够带上宽檐帽或一次性雨衣,以防突如其来的大雨。并且,要多备几双鞋。

总之,高湿天气能够坚持跑步,但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此外,下大雨时最好依然进行室内力量训练、游泳等。

办赛篇

同样,关于赛事组委会来讲,夏季办赛,遇到高温、高湿天气,一定要引起警惕,把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赛前,要建立赛事应急预案和赛事熔断机制,合理制定补给打算、增加医疗站等准备措施。赛中,要关注实时气象预报和参赛人员事情,遇到突发事情及时终止比赛。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早做好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做好跨部门协同工作,并在赛前做好应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联系当地气象局,并邀请其加入赛事组委会。提早收集比赛日过往三年的气象预报,在赛前和比赛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可靠的气象信息来源。关注气象预报,天气预报应至少包含以下数据,并应确保至少每2小时更新:

(1)别同海拔高度的预测温度范围;

(2)风的起源点、覆盖区域及强度;

(3)风寒指数;

(4)湿度;

(5)降水持续时刻和降水量。

选择合适的比赛路线,路线两侧尽量有高大的树木或建筑,避免阳光直射;

合理制定补给打算,按参赛人数配置充足数量的水、功能性饮料及盐分补给品;赛道沿途和终点增加喷淋点及冰块,必要时能够联系政府相关单位,在赛道沿途增加喷雾车;

缩短仪式流程,合理制定发枪时刻,避开高温时段;

按赛事规模配置充足的补给,增加补给站设置和工作人员,增加特定的观察人员;

引入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在医疗站布置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仪,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处置、实时上报;按赛事规模配置充足的救护车,增加医疗站设置和医护人员,增加特定的药品、喷壶、冰水池;

赛前经过官网、官微、短信等方式,告知选手、裁判以及志愿者等赛事相关人员比赛当天的天气事情,使其提早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做好赛事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暑防晒工作,配备遮阳帽和充足的饮用水;

建立熔断机制,浮现极端天气事情应及时终止比赛;除天气因素外,还应关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发生其他可能导致别具备办赛条件的安全咨询题。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