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临近年底,国内外各方面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运行事情。12月6日,国家进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咨询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就业物价基本平稳,民营企业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展望将来,中国经济进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进展前景光明。
宏观指标表现较好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宏观指标表现较好。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要紧经济体中保持率先。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与要紧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照。就业形势总体改善,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较2月份高点回落0.6个百分点。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市场需求较快恢复。消费热点亮点明显增多,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投资结构接着优化,前10个月创造业投资增长6.2%,其中高技术创造业投资增长11.3%。
——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前10个月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3.7%、26.7%。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向好,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由降转增。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市场信心不断改善。11月份创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连续2个月上升。国际主流声音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分别将2023年、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4.2%上调至5.4%、4.6%;经合组织近期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1%上调至5.2%。
民营经济呈现新亮点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进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进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民营经济运行呈现新的特点和亮点。
一方面,民营企业扎根生长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生产订单事情、经营事情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进展指数重回上升区间,多个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上升明显,是引领经济恢复向好最活跃的经营主体之一。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生来算是闯市场、搞创新的,从模式创新、应用创新、集成创新开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勇闯创新无人区。”前述负责人介绍,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看,研发人员占职员总数超过10%的企业175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8家,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要紧来源于自主开辟与研制,432家企业经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此外,九成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从不同层面实施或打算实施数字化转型。
前述负责人表示,当前各地各部门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对宏观经济、营业收入、市场需求、对外贸易等持乐观预期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进展信心进一步提升。”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将来进展态势?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展望下一步,中国经济进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
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中国是全球规模超大且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开发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新型城镇化进展也将为需求扩大注入活力。
拥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还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将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拥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动力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民营经济进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都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
拥有较大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中国宏观调控体制更加完善,政策储备工具不断丰富,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将为驾驭各种复杂困难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可不能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进展,并不断以中国新进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该负责人讲。(记者 孔德晨)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