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四五”| 一片叶子盘活亿元财富经——“禅茶第一村”的“十四五”绿色进展账本

时间:2025-10-20 16:41:28 推荐 611

走进“禅茶第一村”——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绿叶葱茏,清气扑鼻。在这里,绿色发展不仅是理念,更是看得见的“财富”。“十四五”以来,经济总收入实现超亿元跨越;茶品牌价值突破35亿元;入选全球“中国零碳村镇”首批试点……径山村的变迁正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径山村以茶闻名,森林覆盖率高达96%,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不要小瞧这些绿竹茶园,它们可是村子的绿色‘家底’!”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告诉记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石矿废墟,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碳村’了!”

就在二十多年前,径山村还靠开山卖石为生,村民回忆那时稻田中“很少见到麻雀”。2000年,当地下定决心关停所有石矿,同时启动全域封山育林,转变由此开始。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径山村全域封山育林,守护这片“绿叶子”。此后,径山村推行径山茶分级保护和发展,逐步推广种植径山1号、径山2号等径山茶专用品种,严格实施“六统一”管理,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5%。全部茶园通过有机和绿色认证。

如今,这片“绿叶子”已成为驱动山村发展的“绿色引擎”。千亩茶园、万亩竹林,犹如一块巨大的“吸碳海绵”,每年“吸”掉超1.2万吨碳排放量,年负碳量达7000多吨。

生态变好了,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俞荣华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绿账本”:自2020年以来,径山村经济总收入实现超亿元跨越式发展,物质财富积累取得显著成效。从2020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32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8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510元增长至61737元。如今,径山茶品牌价值已达到40.1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55亿元,先后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80余项荣誉称号。

“正是‘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下一步,我们要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的增速。”俞荣华说。

回望“十四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从径山村出发,更多“径山村”正加快涌现,将“含绿量”变成“含金量”: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新疆和田人民为沙漠系上“绿色围脖”,既阻沙化,又生效益;在天津,海河流域治理不仅改善了水质,更带动了漕运文化、码头文化复兴,让绿水青山成为滋养文化的沃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了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截至2024年,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其中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重庆荆竹村等15个村庄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从“采石场”到“绿湿地”的生态蝶变,为径山村打开了绿色发展之门;挖掘低碳价值、建设零碳村庄,则为当地架起了一座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坚实桥梁。

“五年来,我们以茶文化为核心,以零碳村建设为目标,持续探索绿色路径。村里不仅建了光伏公交站、智能引路牌,还引导全村100余家农家乐、民宿经营户充分利用清洁光源。与此同时,我们还持续推出创新措施,首创径山茶‘碳标签’‘茶多分’碳积分体系等。”俞荣华说。

就在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名单,径山村与全国28个村镇一同入选,正式踏上“零碳”赛道,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践行写下生动注脚。

径山村之变,是一扇窗口,照见“两山”理念带来的绿色蜕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今,这个朴素的道理已经深深植根在人们心中——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五年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实现了从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业内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增绿、治污、用能、循环四大领域协同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既是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近年来,我国对统筹保护与发展的认识持续深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含金量”显著提升,发展“含绿量”明显增加;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第四产业”对世界绿色经济复苏的贡献逐步提升。

“如今,村子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乡亲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落实绿色低碳理念,不是‘成本项’,而是‘战略投资’。”说起未来,俞荣华满是期待,“时间可以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在径山村走得通。”

来源:中证网